中国人为什么变得麻木不仁?中国你病了,社会你病了!

故事一:
山间公路上三名歹徙盯上漂亮的女司机,强迫中巴停下,要带女司机下车去玩玩。女司机情急呼救,全车乘客噤若寒蝉。只有一中年瘦弱男子应声奋起,却被打伤在地。男子气极,奋起大呼全车人制止暴行,却无人响应,任凭女司机被拖至山林草丛。半个时辰后,三歹徒与衣衫不整的女司机归来。车又将行,女司机要被打伤流血的瘦弱男子下车。男子不肯下车,僵持起来。这时,满车刚才还对暴行熟视无睹的乘客们.却如刚刚睡醒一般,齐心协力地劝那男子
下车:你快下去吧,我们还有事呢,耽搁不起!有几位力大的乘客甚至想上前拖这中年男子下车,三个歹徒咧着嘴得意地笑了。那男子的行李从车窗扔出,他随后被推搡而下。汽车又平稳地行驶在山路上,车快到山顶,拐过弯去就要下山了。车左侧是劈山开的路,右侧是百丈悬崖。汽车悄悄地加速了,歹徒企图扑上去抢方向盘,汽车却像离弦的箭向悬崖冲去……
可以想象得到,受辱之后的女司机心中悲愤的程度,那种悲壮的结局,完全可以说明问题。很显然,她是一个把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眼前的打击超过了她最大的心理承受力,歹徒的怪笑,乘客的麻木,都令她心如刀绞。于是,她选择了报复。并以同归于尽的方式完成了对人生尊严的诠释。唯一保全生命的,便是那位仗义执言的人。当初,那些麻木的人所谓的麻木,其实是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因为那些歹徒手拿着刀;而那位中年男子却没有这样狭隘的心理,于是他挺身而出。想保全生命的,却丧失了生命,仗义执言的人却保全了生命。这样的结局恰好揭示了一个人生的悖论。在现在这种人欲横行,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的年代,她的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捍卫人生的尊严足以令人振聋发聩。在这里所有的溢美之词都显得苍白无力。
故事二:
在一列列车上,几个小偷正在掏旅客们的钱包,一只手伸进了一个年轻的姑娘的腰包,对面一个小伙子愤怒地喊了一句,那小偷中止了偷窃,几个人气势汹汹地向小伙子走了过来。这时,几个乘警走了过来,询问情况。那小伙
子指指刚偷窃的人又指指被偷的姑娘,说:“他偷她的钱包。”**问那姑娘:“是这么回事吗?”没想到那姑娘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没有,没有!”**又问了周围的人,人们都说没看见。于是,**走了。在一个站点,那伙人把小伙子从车上拽了下来,拽到一个无人之地揍了个半死。事后,这个小伙子就疯了,每当看到列车的时候,就往车上扔石子,说:“火车上没好人!” 围观的人大笑不止。
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在这种团伙犯罪面前人们本能的恐惧,偏偏有那样一个小伙子站了出来。在乘警询问情况
的时候,甚至连受害人也没有勇气向**说明真相。最令我生气的是,那些乘警竟然那么不负责任,令人纳罕,令人感到那些乘警其实是在包庇纵容那些罪犯。小伙子被强行了下车,打了个半死,最后疯了,不知道那位姑娘知不知道他的结局,如果知道,不知她作何感想。
故事三:
三年前的初秋,在宽阔的公路上,一辆精美的小货车正在飞驰。那是一个生意非常火的老板的车,开车的就是老板本人。这时一辆大货车疾驰而来,与他的车几乎迎面开来。他迅速转着方向盘,不小心连车带人一起翻到了路边的
沟里。那里正蕴藏着一沟污水。那车到了沟里,车头已被淹没了大半。他拼命呼救,过路的大车司机一看不好,一加油门疾驰而去了。这时围过来一大群人,却无一个前来相助。那老板只一个头露出水面,那车还在继续下滑。这时,另一辆车停在路边。司机飞出了驾驶仓,一个箭步跳到水中,用一双肩膀顶住了正在下滑的车。他一边吩咐给老板的家人打电话,一边要一位小青年个扳子拿来,用板子几下子把车上的玻璃,连带着驾驶仓,统统砸得稀八烂。众人一道把车厢里的老板和顶着车头的他拽了出来。没想到,一上岸,那老板便翻一直未放手的公文包,又在他那粘满污泥的口袋里翻个不停。然后,冷冷地望着救他的人说:“我的三万块钱不见了。”直到他妻子说在她那里才算了事,然后连一句感激的话也没说,便扬长而去。
这则故事反映了现实中人们麻木背后的深层原因,人们往往担心好心没好报。很多被撞伤的人反诬赖救他的司机是肇事者,跟这则故事反映了同样的问题。有这种担忧,人们总是避之唯恐不及。像这则故事中被救者所表现出的冷漠令人从骨子里感到寒冷,跟反遭诬赖的相比,这个救人者还是幸运的。这似乎告诉人们,在道德普遍低下的中国人受害的时候,本来就应该采取冷漠的态度。
我对这种麻木的一点看法。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国人的麻木这个话题,谈论的时候表情不一。有的很气愤,总是忘不了骂上几句:“这世道!”其语气仿佛鲁迅先生笔下的九斤老太,接着大谈中国应如何如何,其语气就像救世主一般,但只是限于发发牢骚而已。有的则表现得很平静,好像这种事再自然不过了,他们对那些看到这种事气愤不已的人很蔑视,好像在说,你们太没见识了,为别人的事犯得着吗?如果为这种事生气,还不把人气死。有的则带着玩世不恭,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来看到这种事。他们从不论从心里还是在言行上都抱着一种唯恐世界不乱的态度。更多的人尽管看不惯这种事,心里却很平静,平静中蕴含着无可奈何。一位名为夕阳西照的朋友说:“世间万物,早有定律,世间万物万种事,都有他们的生存规律。作为渺小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对于天下间一切值得怜惜的事,我只能合起双掌,祈祷这一切变得完美。”从他的话里,看出一种无可奈何。这些态度在第一则故事的红袖网上的跟贴中有着很清楚的表现。这种态度多多少少有些普遍性。对此,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毕竟这种事看得太多了,而且人们的心里也很不一致。
看到这些真实的故事,我的心里很悲哀。尽管我不愿看到这样的事发生,却同夕阳西照网友一样感到无恶奈何,也不感到意外。的确,这样的事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已司空见惯了。对于这种被鲁迅先生痛斥不已的麻木,以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麻木,我更倾向于反思自己。反思以后,我对自己很是不满,因为我也是软弱的。我想得更多的是,尽管我有一定的正义感,如果真坐到那个车上,亲眼目睹这件事的始末,我会不会站出来?现在我可以说我能,因为我并没有真的在场,只是假设。但如果真的在场呢?我想我十有八九会跟一般人一样什么也不敢说。我在这里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在其他时候也总是发表一些颇有些正气凛然的言辞,但真正到了那个紧要场合,却又往往会一言不发,这就是我,也是一般中国人的行事哲学。这样我的这篇文章,以及所有看似正义凛然的言辞,都因为虚假被蒙上了一层很不漂亮的颜色。想起那位敢说话的中年男子,我自愧不如。其他人也是一样,他们总是会这样想,不干我事,全车人都明哲保身,干嘛我一个人站出来,即便站出来,即使正义感较强的人,也因为感到于事无补而缄口。就像前两个故事中的勇士,不但没有制止住暴行,却被歹徒打了个半死。因此,人们在感慨一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后,往往会转到另一个话题中,那就是出门在外,千万不要多管闲事。每一次出门,亲友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惹事,一定要平安回来。因此,我真的不知道该谴责谁,是谴责那几个匪徒的恶行?还是谴责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旅客?我觉得这些话全然不能说。我不愿意说些无关紧要的谴责的话,因为于事无补,非但于事无补,单纯的谴责简直是火上浇油……
故事三是我听到的最早的,看完这个故事,我总是想,我应该谴责谁?我应该谴责那个老板吗?这样的事并非谴责一下就能了事的,更何况我并不是地府的判官,没有资格评判人的善恶。我应该为那个司机感到不公吗?好心好行为得不到好报的事简直数不胜数,我又该替谁打抱不平?更何况我并不是姜太公,无法因为他的美德封之为神。那么,我应该谴责众人吗?众人的冷漠确实可叹,但的确有一种难言的苦衷,我不是孙悟空,无法知道众人心中的小算盘。我的意思是说,谴责应该是站在理性的高度来进行的,没有这种高度,所谓的谴责其实质不过是一种宣泄,没有任何益处。
来源:http://tieba.baidu.com/p/1620400396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