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外国人的出口退税政策该撤销了》

看到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2021年出口退税达到1.67万亿人民币,震惊异常,欲哭无泪,禁不住再次泣血呼吁取消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根据财政部和国家医保局提供的信息,2021年全国卫生健康支出才1.92万亿,全国职工医疗保障基金支出才1.49万亿,全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基金支出更是只有0.91万亿,中央有关补助资金加起来才0.16万亿,我们怎么能够补贴给外国消费者1.67万亿呢?

什么叫出口退税?或许很多老百姓都不了解,在此简单解释一下。出口退税的实质就是通过出口企业向外国消费者发放补贴。比如一件商品在中国卖100元,出口到美国卖50元,其间的差额由国家补贴,这就是出口退税。表面上看是中国政府补贴出口企业,实际上是补贴美国消费者,美国消费者购买一件中国商品可以得到中国政府50元补贴。这就是长期以来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比中国便宜的原因,这就是商贩把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再运回中国来卖都能赚钱的原因。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搞出口退税制度?这原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市场,拿穷人的钱来补贴富人,刺激企业出口,扩大对外贸易的一种方式。有些国家在特殊情况下,比如为了获取外汇,购买本国急需的设备,也会临时采取这种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就曾经前后几次采取过这种方式,以解决国家的燃眉之急,就像老百姓往往为了燃眉之急而不得不借高利贷一样,是为了解决暂时困难的一种补救措施,待困难缓解后便取消了出口退税政策。

美国在这方面与新中国差不多,为了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利益,也拒绝实行出口退税。只是美国乃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不存在经济困难缺乏外汇的问题(它本身就在印制“外汇”),所以连临时的出口退税政策也没搞过。区别只在于它不像新中国那样,依靠平等互利政策发展对外贸易,而是采用武力和高压政策开辟世界市场,比如强迫中国签署购买美国20年天然气的合同,以高于国内两三倍的价格向中国销售汽车等等,就反映了美国是对外掠夺、对内补贴的贸易政策。可以说,美国由一个原来高工资高消费的国家逐渐变成了如今高工资低消费的国家,而中国则由一个原来低工资低消费的国家逐渐变成了一个低工资高消费的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

看到这里,或许读者会急于知道我们上面所提问题的答案,既然出口退税对国家对老百姓都没有好处,中国为什么要搞出口退税政策?答案很简单,虽然这个政策对国家对老百姓没有好处,但是对出口企业有好处,对搞外贸的那些富豪老板有好处,他们不仅可以赚取正常的外贸利润,还可以赚取国家的出口补贴。所以中国的出口补贴才会越来越大,以至于达到了1.67万亿的惊人程度。这明明是一个阶级利益问题,可是那些改革精英却欺骗大家说什么这是为国家赚取外汇。可是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外汇并没有用于中国建设,而是去购买美国国债,在支援美国建设时,他们又欺骗大家说什么这是为了解决国内就业问题。这种谎言更是让人感到愤怒,因为把这些财富补贴给中国人,而不是补贴给外国人,不是同样能够解决国内就业问题吗?

所以目前越来越多中国人都在逐渐从各种荒诞无稽的谎言中醒来,转而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GDP不到今天1%的新中国时期,我们就拥有了当时很少国家才拥有的免费住房、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等福利保障,而如今在GDP超过那个时代二三百倍的情况下(国家统计数字),我们却没有了全世界180多个国家都拥有的全民医疗?为什么几十年来我们经济增长率世界第一,而我们的股市却成为全世界唯一下跌的股市?我们持续30年经济高增长的财富都哪里去了?这个答案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就是这些财富流向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是通过出口退税等政策流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另一方面是补贴给国内富豪,这些富豪又转存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

中国左翼运动的崛起就是由此反思开始的,中国红色大潮就是由此反思开始的,中国人民再次把毛主席送上神坛也是由此反思开始的。

甚至连美国对中国改革等内政的干预也是由此认识开始的。2006年美国财长保尔森在中美战略对话中就明确指出:“中国改革涉及到美国根本利益,美国绝不会对中国改革停滞座视不管。”从鲍威尔公开捅破这层窗户纸,挑明了中国改革与美国的关系之后,美国便公开把中国的改革开放纳入了美国的长臂管辖范围,对中国改革开放等内政问题越来越说三道四,指手画脚,甚至公开发号施令,施加压力。不仅在经济问题上,包括在港澳藏疆等中国主权和领土问题上,都在对中国进行越来越直接的全面干预。

现在到应该结束美国对中国全面干预的时候了。中国应该立刻停止出口补贴,停止高价进口美国商品,废除与美国签署的一系列不合理的商业合同,卖掉美国国债,清掉美元资产,撤回在美资产,避免将来也像今天俄罗斯这样被美国冻结……只要中国这样做了,美国就会为了避免自身损失而再次找上门来,要求与中国发展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

作者:张宏良 发布时间:2022-04-27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index)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国际惯例把0.2以下视为收入绝对平均,0.2-0.3视为收入比较平均;0.3-0.4视为收入相对合理;0.4-0.5视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5以上时,则表示收入悬殊。

 

基尼指数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52。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基尼系数2012年为0.474,2013年为0.473,2014年为0.469,2015年为0.462,2016年为0.465。实际上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了0.5。

 

2012年12月9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我国基尼系数2012年为0.61。

GDP

GDP是指按国家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2019年世界前十名GDP:

  • 美国:43万亿美元
  • 中国大陆: 14.36万亿美元
  • 日本: 5.08万亿美元
  • 德国:85万亿美元
  • 印度:85万亿美元
  • 英国:83万亿美元
  • 法国:7万亿美元
  • 意大利:2万亿美元
  • 巴西:84万亿美元
  • 加拿大:74万亿美元

2020年世界前十名GDP:

  • 美国:21万亿美元
  • 中国大陆: 14.7万亿美元
  • 日本: 4.9万亿美元
  • 德国:8万亿美元
  • 印度:6万亿美元
  • 英国:5万亿美元
  • 法国:6万亿美元
  • 意大利:85万亿美元
  • 巴西:75万亿美元
  • 加拿大:65万亿美元

万物暴涨,有人疯狂收割,有人欲哭无泪!

2021年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份CPI和PPI数据。

2021年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0.7%,环比上涨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4.3%,环比上涨1.1%。1-9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6.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3%。

CPI环比持平,同比涨幅略有回落。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从同比看,CPI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PPI同比上涨10%以上,超过了2008年次贷放水之年,突破了历史记录,而CPI与PPI之间的剪刀差,也突破了历史记录。

那问题就来了,大宗商品不断涨价,为何消费品价格却没有动静呢?

 

01

首先,这种剪刀差是基于这两个国家统计数据来的。

 

但看数据,可不能简单的就数据本身进行理解,还应该了解这一数据的真实内涵。

 

实际上,所谓的“剪刀差”,只是这些人僵化、死板的一种分析方式。他对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并没有什么大的帮助。

 

当下的这两个数据的分化,并不代表出现了“剪刀差”。

 

原因就在于,CPI存在一定的“假摔”现象。

 

今年的CPI,之所以出现下跌,主要是去年同期CPI偏高。而偏高的原因,就是猪肉价格出现了高位上的过快上涨,并带动了其他肉类和鱼类价格上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反差的。

 

因为CPI数据是政府将一部分商品进行统计的结果 ,由于猪肉在这个数据中权重比较高,所以导致去年的数据比较高,而相对今年的数据,也就低了。

 

而猪肉大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南猪北养政策所带来的,其他因素都是次要因素。

 

显然,这种反差的幅度,是不能准确反映价格的整体运行状况的。

 

其次,在趋势上,当然有一定的意义,也就是CPI同比增长还是低于PPI增长的。

 

这说明消费价格,并没有与工业品价格保持同步增长。

 

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美国的消费品价格已大幅上涨。

 

美国劳工部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5.4%,均超过市场普遍预期。

 

原材料普遍上涨,但消费价格却没有看到明显的涨幅。

 

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呢?

 

这就要从通货膨胀是什么讲起了。

 

如果所有人的货币数量是一个同比例增长的情况,那通货膨胀会有什么大的影响吗?

 

不会有。

 

你只不过是把人民币换成了越币,放大几个零罢了。

 

在越南,不带个几百万出门,那心里是没有安全感的。这只是货币记账符合的面值,他没有意义。

 

但人们又说,通货膨胀是很严重的事,到底严重在哪里?

 

如果政府每多印一批钞票,都用直升机在整个国家里面平均撒下去,每一个人得到的货币增量都一样,而且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标价也同时灵敏地做出调整,那确实货币增发对我们的真实生活不会有影响。

 

但货币是这么发下来的吗?不是呀。

 

新增的美元可不会分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银行户头,它总是要先发给一批人的。

 

也就是说,新增的货币总是通过某个出口逐渐流向社会的。这个流动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货币对整个经济生活的影响是不均匀的,这时候它对人们的决策和行动就会产生影响。

 

而这个过程,就充满了欺骗性。

 

比如你是一个企业,你突然发现你的收入增加了,客户购买的数量增加了,那你可能会认为你是经营得当,市场需求猛增,你并不能清晰地分辨出来,对方是拿到新钱了还是企业效率提升了。

 

而拿到新钱的这一批人,他们在市场上买东西时,这时物价还没有上涨。

想象一下,突然有一批人手上多了大批印出来的钱,他们会怎么办?买买买呀。

 

在他们眼里,一切商品都很便宜。

 

而商家这时还没有能反应过来,价格并不能马上调整 ,只有新钱越来越多时,需求越来越旺盛时,购买者竞相用新钱来购买产品,由此抬高价格。

这就是当下的大宗商品涨价了。

 

因为企业收到了大量的新钱,大量的订单,他们就会去采购大宗商品原料,由此抬高的大宗商品的价格。

 

但为什么企业不同步调高消费品价格呢?

因为成本不能决定价格。

 

不是你的成本提升了,你就能把价格提上去。如果成本高,企业就一定调价,那管理落后、人员成本高的企业怎么会死呢?他们提高价格就可以了。

所以,哪怕企业的原料成本上升了,他也还是不一定能调高价格。因为价格由供需决定,而不由成本决定。

 

就象你哪怕一块钱买到一亩深圳的地,你盖的房子也不会低价卖。

你哪怕一百万一平米买到的地,你照样不可能在市场高价卖出。

 

所以,PPI要传导到CPI,就需要一个过程。

 

美国CPI为什么迅速增长呢?因为新增的货币有很多就直接发到了美国普通老百姓的手上,他们就是新钱持有者,他们的需求增长,竞相出价,导致消费品价格直接上涨。

 

而中国呢,收到新钱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外贸企业和国内贷到款的企业。

他们的购买力增强就导致PPI增高,也就是他们就是工业品的消费者。

 

那在中国,通货膨胀将会采取哪一种方式传导到消费品价格的呢?

 

通货膨胀首先制造的是表面繁荣,比如中国的出口量大增,这时企业就会扩大生产,招聘员工,甚至增加员工薪水。

 

因为他们的扩大,所有的企业都感觉到繁荣将近,需求大增,于是扩张就成为大部分企业的常态。

 

最先扩产的企业的老板和员工们的收入也在上涨,他们其实手上拿到的就是新钱,这个新钱流到市场上的时候,那消费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同时,部分企业由于原材料大幅涨价,市场价格又受限于消费者的购买力还未上升,那就会有部分企业因此减少、倒闭,供给也会减少。

 

这一过程,就象一桶蜂蜜,一点一点在进行扩散。

 

你还没有感受到,是因为它还没扩散到这里来。这就是PPI与CPI增速没有同步的原因之一。

 

其实还有其他原因。

 

比如在过往数十年,中国市场有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呢?

 

有,但很多工业品的价格,甚至一些服务业的价格却在下降。

 

你现在在拼多多上看到的产品,大多比十年前要便宜,我们的快递费,远比十年前便宜。那是不存在通货膨胀吗?

 

CPI数据主要由菜蓝子构成,菜蓝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的供给量不容易扩大,需求增长,供给量不扩大,价格很容易上涨。

 

但工业品就不一样了,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可以有效地降低价格。

 

所以,从现象上来说,通货膨胀不一定让所有的物价上涨。比如,如果现在放开生猪养殖,或是有重大的新增供给出现,那名义价格也不一定上涨。

 

02

 

本质上,通货膨胀是一个割韭菜的过程,谁是受益者,谁是受害者呢?

 

第一,谁先拿到钱,谁是首批收割者。

 

因为先拿到钱的人可以购买还没有涨价的商品和资产,过往二十多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基本存在这一现象,贷到就是赚到。

 

贷到的钱,其实是央行与商业银行发行的新币,这时去买房,价格还不高,等

到货币流到每一个人手上时,所有人购买力都提升了,但后拿到钱的人就买不起了。

 

所以很多人今天嫌贵,等到赚到钱,发现更买不起了,原因主要就是这个了。

 

第二,手持现金的人会受损更大。

 

通货膨胀是钱太多了,钱不值钱。钱不值钱什么意思?钱相对于物来说不值钱了。所以在整个通货膨胀发生的过程中,财富主要以钱的形式保存的人会受损;而财富主要以物的方式保存的人会相对得益。

 

所以,十年前,二十年前在一线城市买房的人,他们甚至不需要努力,就因为通货膨胀和城市化成为了千万富人。

 

那些靠已经约好了的、以固定金额的收入来过日子的人会受损;

 

为什么政府长期保持提升退休工资,因为他们的收入就是固定金额,如果不提升,那养老金的购买力就会越来越低。

 

养老问题,其实本质是一个货币问题。

 

在全世界法币都在超发的现状下,人们无法通过现金进行养老,养老福利制度是通货膨胀的配套制度。

 

第三,有人力资本积累的年轻人受损更小。

 

所谓的人力资本就是生存技能,一个还在职场里面不断工作的人,他的工资在通货膨胀过程中也一定会水涨船高。由于他的储蓄比较少,所以他受损少,但收益多,这时候比那些拿固定收入的人损失要小。

 

CPI其实往往与PPI是反着的,因为CPI上涨后,就会有部分人因为购买力减少,而减少消费,这时工厂就会降低对工业原料的需求,PPI反而会降低。

 

这二者增速不一致,其实只是反映了通货膨胀的过程。

 

以当前的态势来看,万物上涨,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作者:古原,商业咨询师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MHVAJ900519DLR9.html

金融家们都是靠剥削老百姓起家的

如果说,在这世界上比谁造孽多,造孽多的人会进地狱,你会发现,地狱垫底儿从下往上数,几千几万全是干金融的。

人类自工业文明到今天,特别是最近500年,全世界干坏事的最大的群体就是干金融的。论干坏事,没有一个人超过他们。

如果你自然的让有钱人和没钱人之间,满足市场需求,那你作为一个中介,你是好中介,是好人该干的事儿,但是大家也都知道,这么干,中介挣钱可就费劲了。大家都有钱没人缺钱,你挣不到钱,如果都缺钱没人有钱,你也挣不到钱。

所以在第一种情况里,这些搞金融的干了啥?

他们拼命把钱,想尽一切办法,无论是印纸币还是加杠杆、虚拟货币,整出来的所谓的钱,让所有社会大众,购买东西的欲望变得膨胀,超级膨胀!

换句话说,他制造社会需求,你不想受骗?那不行,我给你制造受骗机会。

你只想安稳过日子?那不行,我给你制造机会让你参与风险家破人亡。

这时候,金融机构玩弄全世界的第一步出现了,所有的人,不需要的人,他就会想办法用各种方式让你觉得你缺钱,他给你创造信用卡,他可以让你用房贷!用车贷!用花呗!用借呗!用所有他给你创造,定义的名义,让你们去拥有你们原来没有,按原来的收入能力也不应该拥有的生活。

这个时候,只有一个主题,像他借钱。而借多少,比如说房子,应该是10万还是100万,也根本不是单纯的市场经济,供需关系决定。他们有无数的办法,来抬高价格。

好了,你像他借钱以后,导致了你的需求增加了,现在什么情况,满足你们需求的生产方,也缺钱,也要像他借钱,那~这时候这个圈子好玩了,你想想,世界从工业文明开始到现在这500年,只干了一件事儿,就是由金融家们来创造,扩大,太高全世界的需求,然后剥夺全世界的财富。

当他扩大了需求之后,他就怕你不用他的钱,你一旦用了他的钱,就像抵押灵魂给恶魔的人一样,你一辈子,都是他的奴隶。你挣得所有的钱全是谁的,全是他的。

所以为什么美国42%的家庭拿不出1美元,60%的家庭拿不出一千块,因为一个18岁的美国人他要想上学,他只有一个途径,什么途径,贷款!当他贷款上学,买了车买了房之后呢,他就已经是拿不出一分钱的人了!为什么!因为他挣的钱,第一件事,还债。还多久,通常要还到退休。

你去过你就发现,为什么美国奢侈品没什么人买,欧洲也一样。他们早就透支了自己的一辈子。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结果是金融家们,设计好的,是金融家们想看到的,更不知道的事,金融家们借给他们的钱!竟然是杠杆出来的,没有成本!

金融机构通过这样的手段,操控全世界。你们想想,琢磨琢磨,是不是,金融越发达的国家,老百姓越穷!企业也是一样,金融越发达的地方,小企业越穷。

而且,同样的,金融家本质也是骗子,他们善于,操纵人的心里。现在的骗子,跟你们10年,20年前知道的骗子还不一样!

现在的骗子,想骗你们,干的第一件事儿一定是干嘛,找个超级牛逼的律师。中国一两千年前,大家都知道什么,叫讲良心,要脸,有道德。

现在法律界什么情况,叫不讲良心,不要脸,没有道德,就认钱。我跟你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这老话都在论的。

现在的律师,越来越像早西方的律师。

所以,现在牛逼的骗子第一件事儿就是找律师,把他的行骗行为告诉律师!让律师给他包装成你们跟他在法律上很难跟他产生刑事案件的这么个行为。他既然骗了你们钱,你们一定会报警报案对吗,国家一定会管对吗!所以这些牛逼的骗子,会把他行骗的这种行为,通过律师的手段,从刑事行为,变成民事行为。

这时候干嘛,再找不同的,他认可的傀儡负责人。所以他骗你们到最后,你只能跟他的傀儡打民事官司!骗子还干嘛,包装自己对么,给自己起名字,我叫什么中金,我叫中这个中那个,大家一听,中字头的企业很难注册啊,而且一般都是国企央企。

实际上,你们自己但凡查查,有点财务知识都能明白,中字头的大股东,几乎都是自然人,你就查吧,但凡是中国什么什么公司,中国字头的,有好多都是民营公司,为什么,因为有段时间,国企活不下去了,央企也有活不下去的,那个时候的法律允许民营企业把这些企业怎么着,买下来控股。

骗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自己的骗局,请人给他包装城看起来合法的。他们就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等,来骗你们。你们要是拍脑门听他们忽悠说,这是谁谁谁,什么什么学历什么什么职务,他说了什么,专家说了什么,那你基本上就是去踩雷的。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现在有名的企业家,金融家,出来讲话学历听起来都很厉害,我告诉你学历怎么来的,我原来干过的有个公司就是,在职工作满10年,任职到一定高度,公司出钱,你考试都不用去,等两年,一个国内最最最好的大学的MBA就到手了。国外背景更好弄,你给剑桥捐栋楼,要求他们给你个什么什么证,这都是可行的。当然,剑桥要求高,你说捐楼那不成,我给看你社会地位。但是比剑桥次点的学校也能花钱买不是。

咱就那美国举例,总统都接商业活动,你花钱,跟奥巴马约时间,人家就会出席,你拍个跟他握手的照片,好了,背景有了,看起来还很牛逼,其实呢关键很多人不知道国外的总统可以接商业活动。

除了这些,骗子还怎么着,想办法或者各种企业的认证。有些听起来还很唬人,你像《中国志愿者协会》,就是假的,咱国家每年民政部社管局都会公布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q4y1n7Uv/

中国银行原油宝爆雷终极真相

你所知道的都是错的 中国银行原油宝爆雷的终极真相

从2020年4月21日开始,互联网上关于‘中国银行’发行的‘原油宝’产品爆雷的分析,已经连篇累牍了。

 

我们都知道了,国际原油价格,近期发生了连续暴跌,不断地冲击了人们的心理防线,打破了数百年来的固有认知。

 

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原油期货的价格,从2020年1月份开始,一路从60美元的高价,下跌到了3月份的20美元,近期更是收到了资本主义市场的爆锤教育,4月21日收跌于-37美元。

 

如果按照字面含义理解,那就是:买原油不仅不需要钱,卖油方还需要倒贴钱,才能卖得出去。

 

那有人会问,既然期货合约交割的时候,可以用商品实物来交割,中行以负油价的价格吃下这么多桶现货原油,正常交割不就行了吗?说不定未来还能涨价呢。

 

问题就在于,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几乎所有投资机构,只是来投资的,并不打算进行商品实物的交割,也没有足够的费用、物流和仓储条件,去指定的地点,交割实物。

 

即使临时决定要吃下来,现在大型公共卫生事件,让全世界都停航停邮了,根本不可能做到。

 

由于这一价格的极端情况,发生得过于突然,导致了持有了原油期货多单的‘中国银行’,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一家投资机构,没有撤退,又不能交割,妥妥地成为了最后站岗的接盘侠。

 

事情本来有回旋的余地的。4月21日是美原油05期货合约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投资者和做市商,都会提前展期,换成6月份,或者更靠后月份的期货合约。但是‘中国银行’持有的多头仓位却不知何故,迟迟不动作。

 

假如‘中国银行’根据合约交割时间,在当天22:00进行移仓,结算价应为11.7美元左右,损失就会小很多,不至于引出惊天的巨雷。怪就怪在,那个时间段,当美国CME市场的期货还在交易时,‘中国银行’就停止了交易,下班回家。

 

根据美国CME交易所的WTI原油期货的结算价规则,它不按照收盘价来结算,而是按照半夜2:28-2:30那3分钟的平均价来结算的。

 

就是在那短暂的时间窗口内,空军们发动了闪电战,将期货价格打压到了-40美元的位置,然后慢慢反弹回去了。刚好,唯一的多头,‘中国银行’的结算价,就等到了-37.63美元/桶,妥妥地挨捶了。

 

这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中国银行’不仅把本金亏完了,反倒贴进去不少钱。损失具体有多少呢?

 

目前有两种说法。

 

从CME交易所查询,最后按照结算价成交的合约高达77076手合约是按照的TAS指令(Tade at Settlement,原油期货结算价交易)执行的,每一手合约1000桶。所以,总计77076000桶原油在结算价附近成交。如果开仓均价为20美元,最后的损失,高达44.66亿美元,约合315亿人民币。如果全世界的投资机构,除了中行,其他早就展期移仓了,只剩下中行在呼呼睡大觉。所以有人预计,这损失中,中行占据了绝大部分。

 

第二种说法,来自于中行内部的统计数据,5.8亿元亏损。本金2.1亿元已经亏完,投资者还倒欠了3.7亿元。只是目前不知道5.8亿元的损失数据,是某个分行的,还是‘中国银行’总行统计的。

 

于是,甩锅大战就开始了。

 

‘中国银行’认为,虽然在CME交易所的多头合约,是自己所持有的,但是投资资金和合约方向、仓位,都是来自于‘原油宝’产品的国内投资者,这种意料之外的损失,都应该由投资者,按照投资比例,来承担。

 

在中行的柜台上,有个投资者,签约投资了400万本金到了‘原油宝’,最终显示收益是-920万元。除了亏完了400万本金,他还倒欠了中行高达520万元的负债!

 

那些投资了‘原油宝’产品的国内投资者,被旁敲侧击地威胁:如果不还钱,就会拉入央行的征信名单中。

 

投资者则义愤填膺,这分明是‘中国银行’产品设计不合理、销售人员不对客户做适当性管理、交易人员玩忽职守所造成的恶果。

 

在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下,有知名的金融自媒体人,在完全不懂国内银行(中行、工行)是否具备海外商品期货交易所的经纪资格的情况下,认为这是十足的期货交易规则,投资者不应该具有巨婴心态,亏了就要守信认栽。这种不懂装懂,强行洗白‘中国银行’的文章,阅读量居然达到了数百万。

 

我们就来拨乱反正,揭示爆雷乱象背后的真正真相。

 

首先,我们要问,‘原油宝’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产品?

 

根据‘中国银行’在官方网站上的公告:

‘原油宝’是指中国银行面向个人客户发行的挂钩境内外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易产品,按照报价参考对象不同,包括美国原油产品和英国原油产品。

 

其中美国原油对应的基准标的为“WTI原油期货合约”,英国原油对应的基准标的为“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并均以美元(USD)和人民币(CNY)计价。

 

中国银行作为做市商提供报价并进行风险管理。

 

那么,这代表投资者的钱到了中行购买了‘原油宝’份额之后,在美国CME交易所,也有了对应的账户和仓位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投资者的钱是人民币,而中行要到海外交易原油期货,肯定要用美元的。

 

那中行是承担了经纪商角色吗?

 

我国从来没有允许任何机构经纪国际期货业务,我国从来没有允许任何经纪商向个人投资者提供国际期货投资渠道。所以,从证券法的意义出发,中行不能成为联系我国国内投资者和美国商品期货实盘的经纪中介机构。

 

所以,他们其实在和中行作为交易对手,中行成为了国内的做市商。投资者赚的就是中行亏的;投资者亏的,就是中行赚的。

 

理论上来说,在一个做市商平台上,永远是先内部对冲客户的多空两个方向的单子,但是总会出现双方力量不均衡的情况,做多的客户比做空的多,或者做空的客户比做多的要多,这就形成了风险敞口。做市商,有2个选择:自己全部吃下风险敞口,盈亏自负;把这部分敞口拿到外部的公开市场上对冲。

 

‘中国银行’选择了后者,他们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开设了账户,施行了对冲操作。

 

它的设想很简单:做市商的风险太大,不如将自己角色变更为实质上的经纪商,稳稳地赚取手续费,挺好。

 

所以,真相就逐渐浮出水面了。

 

中行的‘原油宝’产品,实际上和美国CME交易所的期货市场,完全脱钩了,是国内的模拟盘、虚拟盘。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国内‘原油宝’产品的交易时间,居然会和外盘CME交易所的时间不一致,因为压根就是完全脱钩的。

 

这给了投资者一种虚幻的假象。

 

本应该代替他们操作的中行,在那一天面对着国内虚拟盘上的结算需求,到美国实盘上去操作自己的账户,才突然发现,找不到真正的对手方,整个市场上,除了自己,已经没有多头了。

 

本来只想赚个手续费的,没想到路子太野,在国际金融市场被暴打。

 

于是,中行想到了,自己在实盘上的操作损失,由国内的虚拟盘投资者来承担。虽然是下策,但是如果能够搜刮到‘原油宝’投资者的资金,补贴自己的亏损,那么也算渡过此劫了。

 

于是,就发生了中行和客户,互相指责和甩锅的一幕。

可以预见的是,中行和投资者之间的索赔、维权和司法诉讼的流程,将会旷日持久。

 

围绕惊天爆雷事件的讨论,也会一波三折,反转再反转。

 

但是,明哥相信,我们的分析已经接近了最后的真相。

 

对‘原油宝’的数千个个人投资者而言,无论最终是否需要偿还倒欠给银行的钱,教训都已经足够惨烈。

 

老百姓而言,总是愿意相信金融机构推销的任何投资产品。

 

他们不知道,那些衣着光鲜的销售人员,来自于野鸡投资公司,还是具备资质的大银行;也不管他们推销的是保本定期存款、货币基金,还是风格不定的公募基金,抑或是表面挂钩实际脱钩的原油期货、纸原油、纸黄金。

 

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我们见证了余额宝收益率,从6%的高点,滑落到现在的不足2%;见证了互联网贷款平台,从人人追捧的巅峰,到人人喊打的落魄历程。在看不见的角落里,还有无数的人,被卷进了稀有金属交易所、外汇、文物、虚拟货币的交易所里,财富被吞噬殆尽。

 

直到梦碎的那一刻,他们才发现,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弯腰捡钱的机会。

 

当他们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就赤身露体来到了群狼环伺的资本市场时,等待着他们的是坚船利炮,是联合收割机。

 

只不过,‘原油宝’事件,让大家意识到到,亮丽光鲜的头部金融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也是韭菜一根。

 

我们保护国内金融市场,不放开让国际巨鳄进来的初衷,是保护财富,保护老百姓,没想到这让在国内躺着赚钱的头部金融企业,成为了体态臃肿的巨型婴儿,到了刀光剑影的国际市场,不堪一击,任人宰割。

 

所以,当还有光鲜亮丽的金融企业销售人员,鼓吹你掏出自己的养老钱,投资那些玄而又玄的产品时,请在大脑里牢记:

 

掌握着无数资本和老百姓命运的人,在真正的资本市场里,不仅可能亏光你的本金,还可能将自己的投资失误,由你来买单。

 

你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中行惨战名垂金融史

全世界都跑了,就中国银行没跑!这一惨战能名垂金融史了

这些天,我们都在见证一幕幕的史诗。

前天凌晨,原油期货报价暴跌的魔幻一幕,让很多人震惊得一脸懵比:

 

WTI的5月原油期货报价一路下跌,跌破0美元一桶,最后一度狂飙到近-40美元一桶的水平。

 

这里科普下:

我们多数投资者在交易平台上交易的WTI原油是美国原油期货合约,即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原油期货与原油现货不同,原油期货交易的标的是未来某个既定月份进行交割的合约(通常是下个月的原油),合约有固定的到期时间即最后交易日,到合约最后交易日后就要交割。这个原油合约交割不是市场跟投资者进行交割,而是金融机构和原油出产方的合约。

 

WTI2005原油是期货。买的是5月份的油票,到期后你可以拿着这张票去提石油(交割),一般只有炼油厂才会交割。一般炒期货搞投机的人,肯定要在旧油票到期前,把旧的换成新的(换仓)。

 

在期货投资圈,大家发现有人在死硬当多头,不肯平仓。这个奇怪的操作,一定是有哪个笨蛋老外还没有走。

 

有人兴致勃勃看着火,万万没想到烧的是自己的房子。

 

原来,把油价砸到-40美金的竟然是中国银行,5月油票到期前最后一刻,才想起来要换仓。最后一把亏了中行客户300多亿。

 

当然,这些客户都是中国人。

 

很多原油机构,早就提前调仓换月了,比如工行建行,美股的uso,已在上周换完。拖到最后的都是打算做实物交易的。

 

也就是说,全都跑了,但中国银行没跑。

 

但事实上,中行并没有交割石油的能力。一直拖到最后,这波操作确实很迷。

 

有人做出测算,数据查询到的是7.7万手,开仓均价为20万美元。也就是说,最后的损失总共是44.66亿美元,大概是315亿人民币。

 

这会场上就剩中行一家机构,这315亿人民币的损失,估计大多是中行的了。

 

根据财报,中行2019年度盈利为2018.91亿人民币,也就是说,这相当于亏了全年利润的15.6%。

 

这下该怎么办?当然是盘中砸盘啦。

 

今天,中国银行发出通知,要求投资者补充这部分穿仓的亏损。

 

针对中行这次“审慎确认”,投资者并不服气,强烈质疑中国银行自身存在玩忽职守的嫌疑….

 

要知道,这些投资中行原油的散户,不仅本金亏完了,还多欠了中行一倍多的本金。

 

网传的这张结算单,投资者持仓均价194.23元,本金388.46万元。

目前亏损920.7万元,倒欠银行532.24万元。

 

大清早,放出来的消息是说,中行原油宝的产品设计有漏洞。

 

不过,散户们愤怒地认为,是产品设计者脑子有漏洞。

 

愤怒也没用啊。这些散户,估计都是自认倒霉,不大可能去集体诉讼了。

 

最后结果?只能准备卖房子还钱了。

 

要说交割回来?现在全球原油库存基本饱和,所以很多多头宁可负值亏损,也不愿意实物交割,因为真没地方放。

 

那中行估计得填回油田里去了?

 

复旦大学教授陈平说过一段话:

 

中国过去为什么金融没有出现问题?就是因为资本账户管制保护它们。

资本账户管制相当与我们修了长城,不让你游牧民族进来。

 

不让你进来,并不等于你强啊!

所以到时候真的是金国人,滿国人进来这些城墙,那你宋朝、明朝也会灭亡。

 

中国有一个非常薄弱环节:没有一批世界上能打、敢拚的金融家队伍。

 

中国的主权基金世界最大,但是主权基金的领导怕犯错误,保值增值,他并不会付学费,去培养一支队伍,或几支队伍,在世界能打硬仗。

 

而是外包出去,外包给西方的对冲基金。比如黑石集团什么,我在里面分利就完了。

 

这样的队伍将来是不能打仗的。

 

所以我认为中国要防患未然,中国要有限开放一个领域。就是对冲基金。培养几家,几十家在世界可以打仗的队伍。

 

打败几个金融大鳄,为中国争夺国际资本流动的领导权。

 

如今中行事件看来,中国开放金融之路,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中行原油宝爆雷终极真相》

 

你所知道的都是错的 中国银行原油宝爆雷的终极真相

 

从2020年4月21日开始,互联网上关于‘中国银行’发行的‘原油宝’产品爆雷的分析,已经连篇累牍了。

 

我们都知道了,国际原油价格,近期发生了连续暴跌,不断地冲击了人们的心理防线,打破了数百年来的固有认知。

 

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原油期货的价格,从2020年1月份开始,一路从60美元的高价,下跌到了3月份的20美元,近期更是收到了资本主义市场的爆锤教育,4月21日收跌于-37美元。

 

如果按照字面含义理解,那就是:买原油不仅不需要钱,卖油方还需要倒贴钱,才能卖得出去。

 

那有人会问,既然期货合约交割的时候,可以用商品实物来交割,中行以负油价的价格吃下这么多桶现货原油,正常交割不就行了吗?说不定未来还能涨价呢。

 

问题就在于,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几乎所有投资机构,只是来投资的,并不打算进行商品实物的交割,也没有足够的费用、物流和仓储条件,去指定的地点,交割实物。

 

即使临时决定要吃下来,现在大型公共卫生事件,让全世界都停航停邮了,根本不可能做到。

 

由于这一价格的极端情况,发生得过于突然,导致了持有了原油期货多单的‘中国银行’,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一家投资机构,没有撤退,又不能交割,妥妥地成为了最后站岗的接盘侠。

 

事情本来有回旋的余地的。4月21日是美原油05期货合约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投资者和做市商,都会提前展期,换成6月份,或者更靠后月份的期货合约。但是‘中国银行’持有的多头仓位却不知何故,迟迟不动作。

 

假如‘中国银行’根据合约交割时间,在当天22:00进行移仓,结算价应为11.7美元左右,损失就会小很多,不至于引出惊天的巨雷。怪就怪在,那个时间段,当美国CME市场的期货还在交易时,‘中国银行’就停止了交易,下班回家。

 

根据美国CME交易所的WTI原油期货的结算价规则,它不按照收盘价来结算,而是按照半夜2:28-2:30那3分钟的平均价来结算的。

 

就是在那短暂的时间窗口内,空军们发动了闪电战,将期货价格打压到了-40美元的位置,然后慢慢反弹回去了。刚好,唯一的多头,‘中国银行’的结算价,就等到了-37.63美元/桶,妥妥地挨捶了。

 

这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中国银行’不仅把本金亏完了,反倒贴进去不少钱。损失具体有多少呢?

 

目前有两种说法。

 

从CME交易所查询,最后按照结算价成交的合约高达77076手合约是按照的TAS指令(Tade at Settlement,原油期货结算价交易)执行的,每一手合约1000桶。所以,总计77076000桶原油在结算价附近成交。如果开仓均价为20美元,最后的损失,高达44.66亿美元,约合315亿人民币。如果全世界的投资机构,除了中行,其他早就展期移仓了,只剩下中行在呼呼睡大觉。所以有人预计,这损失中,中行占据了绝大部分。

 

第二种说法,来自于中行内部的统计数据,5.8亿元亏损。本金2.1亿元已经亏完,投资者还倒欠了3.7亿元。只是目前不知道5.8亿元的损失数据,是某个分行的,还是‘中国银行’总行统计的。

 

于是,甩锅大战就开始了。

 

‘中国银行’认为,虽然在CME交易所的多头合约,是自己所持有的,但是投资资金和合约方向、仓位,都是来自于‘原油宝’产品的国内投资者,这种意料之外的损失,都应该由投资者,按照投资比例,来承担。

 

在中行的柜台上,有个投资者,签约投资了400万本金到了‘原油宝’,最终显示收益是-920万元。除了亏完了400万本金,他还倒欠了中行高达520万元的负债!

 

那些投资了‘原油宝’产品的国内投资者,被旁敲侧击地威胁:如果不还钱,就会拉入央行的征信名单中。

 

投资者则义愤填膺,这分明是‘中国银行’产品设计不合理、销售人员不对客户做适当性管理、交易人员玩忽职守所造成的恶果。

 

在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下,有知名的金融自媒体人,在完全不懂国内银行(中行、工行)是否具备海外商品期货交易所的经纪资格的情况下,认为这是十足的期货交易规则,投资者不应该具有巨婴心态,亏了就要守信认栽。这种不懂装懂,强行洗白‘中国银行’的文章,阅读量居然达到了数百万。

 

我们就来拨乱反正,揭示爆雷乱象背后的真正真相。

 

首先,我们要问,‘原油宝’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产品?

 

根据‘中国银行’在官方网站上的公告:

‘原油宝’是指中国银行面向个人客户发行的挂钩境内外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易产品,按照报价参考对象不同,包括美国原油产品和英国原油产品。

 

其中美国原油对应的基准标的为“WTI原油期货合约”,英国原油对应的基准标的为“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并均以美元(USD)和人民币(CNY)计价。

 

中国银行作为做市商提供报价并进行风险管理。

 

那么,这代表投资者的钱到了中行购买了‘原油宝’份额之后,在美国CME交易所,也有了对应的账户和仓位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投资者的钱是人民币,而中行要到海外交易原油期货,肯定要用美元的。

 

那中行是承担了经纪商角色吗?

 

我国从来没有允许任何机构经纪国际期货业务,我国从来没有允许任何经纪商向个人投资者提供国际期货投资渠道。所以,从证券法的意义出发,中行不能成为联系我国国内投资者和美国商品期货实盘的经纪中介机构。

 

所以,他们其实在和中行作为交易对手,中行成为了国内的做市商。投资者赚的就是中行亏的;投资者亏的,就是中行赚的。

 

理论上来说,在一个做市商平台上,永远是先内部对冲客户的多空两个方向的单子,但是总会出现双方力量不均衡的情况,做多的客户比做空的多,或者做空的客户比做多的要多,这就形成了风险敞口。做市商,有2个选择:自己全部吃下风险敞口,盈亏自负;把这部分敞口拿到外部的公开市场上对冲。

 

‘中国银行’选择了后者,他们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开设了账户,施行了对冲操作。

 

它的设想很简单:做市商的风险太大,不如将自己角色变更为实质上的经纪商,稳稳地赚取手续费,挺好。

 

所以,真相就逐渐浮出水面了。

 

中行的‘原油宝’产品,实际上和美国CME交易所的期货市场,完全脱钩了,是国内的模拟盘、虚拟盘。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国内‘原油宝’产品的交易时间,居然会和外盘CME交易所的时间不一致,因为压根就是完全脱钩的。

 

这给了投资者一种虚幻的假象。

 

本应该代替他们操作的中行,在那一天面对着国内虚拟盘上的结算需求,到美国实盘上去操作自己的账户,才突然发现,找不到真正的对手方,整个市场上,除了自己,已经没有多头了。

 

本来只想赚个手续费的,没想到路子太野,在国际金融市场被暴打。

 

于是,中行想到了,自己在实盘上的操作损失,由国内的虚拟盘投资者来承担。虽然是下策,但是如果能够搜刮到‘原油宝’投资者的资金,补贴自己的亏损,那么也算渡过此劫了。

 

于是,就发生了中行和客户,互相指责和甩锅的一幕。

可以预见的是,中行和投资者之间的索赔、维权和司法诉讼的流程,将会旷日持久。

 

围绕惊天爆雷事件的讨论,也会一波三折,反转再反转。

 

但是,明哥相信,我们的分析已经接近了最后的真相。

 

对‘原油宝’的数千个个人投资者而言,无论最终是否需要偿还倒欠给银行的钱,教训都已经足够惨烈。

 

老百姓而言,总是愿意相信金融机构推销的任何投资产品。

 

他们不知道,那些衣着光鲜的销售人员,来自于野鸡投资公司,还是具备资质的大银行;也不管他们推销的是保本定期存款、货币基金,还是风格不定的公募基金,抑或是表面挂钩实际脱钩的原油期货、纸原油、纸黄金。

 

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我们见证了余额宝收益率,从6%的高点,滑落到现在的不足2%;见证了互联网贷款平台,从人人追捧的巅峰,到人人喊打的落魄历程。在看不见的角落里,还有无数的人,被卷进了稀有金属交易所、外汇、文物、虚拟货币的交易所里,财富被吞噬殆尽。

 

直到梦碎的那一刻,他们才发现,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弯腰捡钱的机会。

 

当他们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就赤身露体来到了群狼环伺的资本市场时,等待着他们的是坚船利炮,是联合收割机。

 

只不过,‘原油宝’事件,让大家意识到到,亮丽光鲜的头部金融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也是韭菜一根。

 

我们保护国内金融市场,不放开让国际巨鳄进来的初衷,是保护财富,保护老百姓,没想到这让在国内躺着赚钱的头部金融企业,成为了体态臃肿的巨型婴儿,到了刀光剑影的国际市场,不堪一击,任人宰割。

 

所以,当还有光鲜亮丽的金融企业销售人员,鼓吹你掏出自己的养老钱,投资那些玄而又玄的产品时,请在大脑里牢记:

 

掌握着无数资本和老百姓命运的人,在真正的资本市场里,不仅可能亏光你的本金,还可能将自己的投资失误,由你来买单。

 

你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中国P2P出借人的血泪史 

中国再无P2P:一部出借人的血泪史 

跌跌撞撞,终究归入尘土。此后,中国真的再无P2P。

11月27日,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对外透露,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一句表态, 名噪一时的P2P惨淡谢幕了。

 

 

一、大风口

 

2007年6月,中国第一家网贷平台——拍拍贷宣布成立,向海外P2P公司学习得有模有样,做着提供借贷双方撮合的生意。

 

之后很多年,这样的创新模式与业务并没有在中国掀起什么波浪。因为压根就没有几个人知道P2P是什么玩意,也没有几个人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换取回报。

 

萌芽之后,不少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唐宁就是其中一人,曾在华尔街工作,联合几位海归于2012年3月正式上线了宜人贷的网贷功能。但与拍拍贷纯粹做撮合不一样,它做的是类影子银行,将多个借款人的钱拿过来,打包后再发产品,最终兜售给投资者。

 

舶来品的P2P,在中国玩起了变种,从信息中介变成了信用中介,开启了网贷行业的新标杆。

 

那时,市场仍然对P2P仍然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不过,2013-2014年,一轮又一轮的政策新风吹来,彻底改变了行业无法破圈的现状。

 

P2P机构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金融的春风,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另外,P2P投资回报率普遍大于10%,甚至15%以上,还宣称“保本保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了这个理财新风口。

 

不断有风投机构、创业者、老百姓加入这个游戏,P2P名噪一时,成为了那时互联网金融大潮中最靓的仔。

 

2017年鼎峰时期,P2P网贷平台高达5000家。当年5月底,网贷余额逼近1万亿元大关,当月成交金额高达2488亿元。

 

当年7月,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50782亿元,突破5万亿大关,相较于2016年同期猛增112%。

人性的贪婪,驱使着人们从银行搬家去P2P,因为那边收益高,还保本。当时的人们,无不乐在其中。

 

 

二、风停了

 

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历史并无新鲜事。

 

2018年,宏观大针方针是去杠杆,叠加国际贸易摩擦,A股跌成了狗,股民损失惨重。当然,高处不胜寒的P2P也迎来了“清算”。

 

2018年端午节期间,著名的高返平台唐小僧突然给雷了,拉响了P2P爆雷大潮的导火索。

 

千亿庞氏骗局的轰然倒塌,让大伙慌得一比,市场的恐慌情绪也开始蔓延开来。

 

第一个遭殃的就是联璧金融,至此,“高返四大天王”全部阵亡。

 

当然,理性投资人还是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因为这一批下去的都是打着P2P旗号的骗子平台。然而,随着一颗颗地雷的炸响,看似正规的P2P也开始出事了。

 

7月3日,二线大平台——牛板金突发公告称,9800万元资产项目逾期了。这个平台有着不错的知名度,它倒下了,让本就如惊弓之鸟的投资者们更加恐慌,开始审视“自己在其他平台的本金,还能不能回来”的问题。

 

击溃P2P投资者最后一道防线的是紧接着雷掉的投之家。作为知名的第三方P2P资讯平台——网贷之家的兄弟平台也出事了,大家也就疯狂地开始互相踩踏,互相伤害,很多人最终是血本无归。

 

截止2018年12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平台仅有1034家,全年共曝出848家问题平台,同比2017年扩大了42.7%。

 

投资者的信心急剧下降。同样是去年底,当期活跃出借人、借款人数量分别为371.7万人、602万人,同比2017年12月出借人数686.5万人、借款人数689万人均有所下跌,其中出借人数下降明显,降幅高达46%。

 

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急剧下滑,投资者人数也猛降,成交额也急剧下滑。2018年6月前,每月的交易额在3000亿元左右,唐小僧爆雷开始引发的大溃败,已经降至了1000亿元左右。每月交易少了6成,行业整体的蛋糕也急剧萎缩。

 

2019年1月21日,一份红头文件在互金圈流传, 大致的意思是除了严格合规的平台以外,其余机构要能退尽退,应关尽关。

 

当年,知名大平台也陆续爆雷出事。2019年3月28日,东莞市公安局官方通报,团贷网实控人唐军、张林投案自首,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

 

团贷网是P2P绝对的头部平台,累计成交超过1300亿元。它的爆雷,彻底击溃了出借人已剩不多的投资信仰。

 

接着,地方紧急出手,决心要团灭P2P。

 

9月,宁夏将辖区内6家机构P2P网络借贷业务(第二批)予以通告取缔。

10月16日,湖南表示要将辖区内的24家网贷予以取缔。

10月18日,山东省通知将对未通过验收的P2P平台予以取缔。

11月8日,重庆市对于市辖区29家网贷平台予以取缔。

12月4日,四川省也要全部取缔P2P。

 

最后,P2P集中的大省——浙江、广东、上海、北京,在今年陆续采取行动。本以为头部平台能留下了几十家、结局万万没想到—— P2P寒冬之后,根本没有春天,合规路上苦苦等来的只有消亡。

 

今年年中,全国只有29家还在运营。

 

8月末,运营平台只剩15家,较2019年初下降99%,借贷余额下降了84%,出借人下降了88%,借款人下降了73%。

 

9月末,官方再发声,只剩6家。

 

11月中旬,完全归零。

 

 

三、全掉落

 

从无到有,再到繁荣,最终消亡,P2P怕是最为短命的行业之一。在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游戏当中,没有一个赢家,全是输家。

 

当然,最大的输家一定是最为普通的老百姓。到底输了多少?

 

2019年12月23日到12月31日,网贷之家做了一份调研问卷活动,一共有1090人参与,有效参与人数904人。

 

2019年,P2P行业退出平台高达732家。其中,网络出借人有60%以上的比例要踩雷。 踩雷1-2家的平台出借人高达43%,踩雷3-4家的比例也高达11.8%。

 

地雷阵中,只有不到4成的人能够幸免于难,全身而退,而大多数人无可避免的成为了牺牲品。我们继续来看一组数据:

 

1-5万元之间的,占比超过19.14%;

5-10万元之间的,占比11.99%;

10-50万元之间的,比例17.03%;

100万元以上,比例高达3.76%。

 

 

踩雷金额100万元以上,可不是什么笨人,最后还有一定比例的人被收割,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P2P这场收割究竟有多少惨烈。P2P瞄准的不仅是小产、中产,连富人也跑不掉。

 

行业不行了,很多投资者又把钱重新搬回银行系统。有的人幸运,有的人可能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钱永远回不来了! 有人说,P2P行业就是来割韭菜的,简直就是一部出借人的血泪史。这话说的挺对的。

 

当然,这场游戏的输家,还有投资P2P公司的股民朋友们。

 

中国第一家P2P——拍拍贷,在2019年末把名字修改成“信也科技”,但还是没有阻止资本市场的狂泻。上市3年时间,股价累计跌幅81%,成为如中石油一般的财富收割机。

 

另外,还有信而富暴跌97%,和信贷暴跌93%,微贷网暴跌81%。 总之,诸多平台上市即是巅峰,从此不归路。

但绝大多数P2P公司还不知道盈利为何物,就要黯然面临退市、转型的窘迫。有趣的是,点牛金融项目逾期,被立案调查,不搞P2P了,把名字更为比特数字,近来还涨了一波。

 

股价低迷,市值缩水,背后则是P2P行业的艰难和凋零。如此糟糕的市场表现,你说这一波又要收割多少股民投资者呢!

 

当然,很多P2P网贷平台的创始人也是输家,有的进了笼子,有的背负骂名与巨额债务。还有,前期想要捞金的风投机构,基本被团灭,背后还是投资人的钱打了水漂。

 

还有,为P2P行业服务的资讯平台——网贷之家,也成为了输家。行业都消亡了,未来还有什么希望呢?

 

P2P之殇,全是输家。

 

 

四、尾声

 

过去,雷军有一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这句话被后来的创业者视为圭臬,但是在这句话的后面,“长出一个小翅膀,就能飞得更高”却鲜有人提及。

 

曾经站在风口上的P2P,没有人认真去思考“涨出翅膀”的事。后来,政策紧了,风停了,全部成为了牺牲品。一地鸡毛的事,还有过去风风火火的共享单车,但好歹最后还能剩下种子。

 

不幸的是,P2P全部阵亡了。或许,很多年后,人们根本记不得这个词了。但中国人交了上万亿的学费,确实很心痛,涨点记性吧!

 

呜呼哀哉!P2P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者:墨羽枫香

原文请见:https://www.sohu.com/a/434985474_412896

网易购崩盘260亿

崩盘!又一电商平台倒了!1200万人被骗光,创始人卷走260亿! 

这个时代,骗子太多了。一个骗子倒下了,另一个又冒出来了,简直是前赴后继的节奏!

 

刚刚,又一家大名鼎鼎的平台公司——易网购出事了,1200万人被骗,创始人贾永龙卷走260亿,逃至澳洲。

 

据媒体报到,广州市天河区公安经侦大队人员确认,经侦已经受理易网购集资诈骗案,目前案件正在调查中!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那家2014年成立、号称要“要在2021年成为社交电商领域NO.1”的网络销售平台公司易网购。

 

截至2018年底,易网购野心勃勃地宣布,它在全国范围里已有11294家加盟商,其中广东有6782家,会员数1200万左右,成为全国第九大电商平台,集团年产值达100亿。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让1200万易网购会员们,立马炸锅了,要知道,年收上百亿的平台说倒就倒,外加200多亿巨款,易网购出事,堪称是本年度大雷了。

 

更惊人的是,就连易网购的高管们,都被贾永龙坑了一把。他称在澳洲上市要接近尾声了,希望高管们投钱来购买子虚乌有的原始股时,其实他本人早在大半年前,已做好准备,卷款出逃。

 

啧啧啧,这贾永龙,真是一个新时代的岳不群,连自己的身边人都害。。。

 

直到今天,贾永龙这惊天一逃,才让所有人如梦初醒,恍然大悟,然而,既是把大腿拍肿,这世界上也没有后悔药了。

 

今天,易网购这个披着华丽丽外衣的弥天骗局,终于走到尽头了,只剩下1000万被骗的粉丝们,目瞪口呆,悔之晚矣!

 

 

购物返本”、“消费等于赚钱”、“买东西就是在赚钱”……

 

如果有平台用这样的语言告诉你:消费多少返还多少,衣食住行包罗万象,这样的好事,你信吗?

 

有人也许会说:这不就是白送吗,天下哪有如此好事,这不符合常识!

 

然而,易网购就是这么宣传的,而易网购会员也是如此坚信的。

 

从表面看,易网购是一个类似淘宝一样的电商平台,卖家在上面卖货,买家通过平台买货。

 

但如果细研究,易网购与其他电商平台可不一样,他们有捞钱二板斧,宣称:

 

1、如果帮助易网购拉人头、发展会员,可以获得红包奖励。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与人交流的门槛变低,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变得更快,易网购正是借助社交软件,采用红包拉新的方式,来实现病毒式快速裂变。

 

易网购的做法是:你推荐新人使用成功了,那你立马可获得相应的金额。多少奖励呢?大概是这样:

 

你每拉一个新“人头”使用易网购,易网购会送出100多元的红包给你,新用户成为会员后,为了获得老带新的红包福利,推荐了表妹使用易网购,也同样得到100多元的红包。

 

易网购用了这招迅速地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用户。

 

2、在易网购平台上的消费,最终都会返利给消费者。

 

嗯,那既然用户规模上来了,接下来呢?当然是安利你们购物了。

 

这时候,蹊跷的事情来了:易网购承诺,只要在易网购平台上的消费,最终都会返给消费者,不仅返现,而且还能赚钱。

 

以1130元的碧根果为例,会员只要付1000元,另加30元“加速处理费”,平台就会返1130元给你,会员提现到银行卡要扣除5%,实际到账1073.5元,净赚43.5元。

 

也就是说,你买1000元的东西,不但能免费收货还能净赚40元,买2000元赚88.5元,买3000元赚133.5元,这哪里是网购,简直是一本万利的投资,投资越大返利越多。

 

天啊,这是何等好事!很多人一开始当然免不了怀疑:这易网购是猴子请来做慈善的么?购物返利,拉人头还提成,这个资金大窟窿,易网购怎么填上?

 

对这个,易网购有自己的一套说辞:亲,你out,我们赚钱的方式,来自于“金融创新”!

 

如果你不怕丢脸执着地问:你们搞什么金融创新?易网购会告诉你:一是通过上市融资,二是利用现金流进行投资获取收益;此外,还包括其电商平台上的广告收入。

 

当然,易网购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也不仅仅这几下子。他还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蛊惑人心:

 

你看看人家的信用历史:通常,易网购的返利会秒回返款,最多1到2天返利,平台前期返利的声誉很好。

 

你看看人家的经营范围:易网购的跨境商品服务,已经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以“原产地农产品、中国国货品牌、全球跨境优品”三大核心品类,,多么高大上!

 

你看看人家的商业模式:立足易网购商城、以互联网与智能科技创新为核心,创领“全球原产地农业与全球优品”的跨境无界购物生活方式,构建全球智慧科技、互联网与新零售融合的生态圈。

 

你看看人家的高品位:热衷慈善,长期支持扶贫和教育事业,累计以各种形式捐赠近千万,回馈社会。

 

现在,你还不信吗?

 

于是乎,很多大婶大叔大爷大妈们被俘获了、洗脑了,心向往之,甚至天天想着靠易网购赚钱。

 

于是,易网购在2018年双11期间大量宣传“双十一消费返利秒回返款”,48小时之内,易网购订单总量达到5218万单,成交金额高达260多亿。

 

每个易网购会员众筹账号的钱最少有几万,有的高达70多万。会员们为了抢购易网购的商品,刷光了储蓄卡、信用卡,甚至在借呗、微粒贷等网贷平台借了大量的钱,负债累累。

 

上帝让谁灭亡,必先让其疯狂,果然,易网购在2018年双11之后就戛然而止,该平台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返款,甚至不返款。不仅不返款,易网购还开始了新的一轮轮的割韭菜运动:

 

到今年2月,易网购的负责人称,允许会员从账户里提现10%的资金,但其余的资金必须换成众筹板块项目的平台币“e豆”。如果想把e豆换成现金,会员要另外投入30%的资金,并且在众筹板块消费再以返利方式归还。

 

仅仅两个月后,易网购再度谎称公司要在澳洲上市,称会员可以用众筹里的资金转买成原始股,买了原始股的会员必须去香港开海外账户,开好账号后再去公司签署合同。

 

5月20日,易网购又以公司上市需要资金流水为由,开启新的“拼团乐购”。

 

今天,真相大白,易网购果然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维持着,所谓的商品只是幌子,所谓的返利只是利诱,所谓的亮丽业绩只是泡沫,以购物之名,实施集资诈骗才是其真正目的。

 

也就是说,看起来浓眉大眼的易网购,其实不过是一场“美容”之后的传销+庞氏骗局,目的就是吸你的血。

 

他们一开始让你尝到甜头,然后利用下一个人的资金补足上一个人的收益,击鼓传花,甚至利用亲杀亲、熟杀熟的套路,把一波波心怀暴富梦的人们坑进来。

 

这种故事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旦击鼓传花传不下去了,庞氏骗局的链条会忽然断裂,那么所有的钱都会打了水漂,崩盘只是早晚的问题。

 

 

善林金融:600亿元!e租宝:581.75亿元!中晋系:400余亿元!钱宝:未兑付金额达300亿元!泛亚:430亿元!

 

在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数据下,是多少投资者欲哭无泪的眼睛!

 

其实,这些庞氏骗局的画皮并不那么别致,消费返利的模式本就无法持续,触手可及的利益却让这么多人放弃常识、甘冒风险,即使将信将疑,在动人的诱惑之下,往往也心甘情愿当了那只扑火的飞蛾。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带着同样的韵脚。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都在告诫我们:

 

凡是打着“免费”、“暴利”标签的,很可能是骗局。

 

凡是开卡或注册要交钱的,很可能是骗局。

 

凡是以购物名义,抬高商品价格在平台销售,然后承诺一定百分比销费返还的,很可能是骗局。

 

凡是商家与伪消费者联合,有购物为名而无购物之实,刷单盛行,而这个平台却听任乃至纵容商家这样做的,很可能是骗局。

 

推而广之,请牢牢记住一个投资的铁律: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千万不能指望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投机死于贪婪!

 

赚钱不易,为了你的孩子、你的家人,请擦亮双眼,照料好自己的钱包!!

血洗千万富豪

一个85后初中生,在深圳“血洗”了一批千万、亿万富豪 

深圳,富豪聚集,骗子扎堆之地!深圳有大量的高净值人士,也有专门收割这些高净值富豪的金融骗子。

肖建海,一名85后初中生,做房产中介起家。后来摇身一变,成为深圳轩鸿基金董事长,一幅成功人士的面孔,参加各种高端金融论坛,然后大肆血洗深圳的千万富豪、亿万富豪。

被这个初中生血洗的,有完全不懂金融的军转老干部,还有专业的银行理财经理;有惜财如命的退休老年人,还有急需资金周转的小企业主。

然而,这些富豪,为什么会被一个初中生忽悠,进而将全部身家心甘情愿地交给骗子呢?

 

肖建海1985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只有初中文化。为了包装自己高知成功人士的形象,自称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EMBA。

肖建海很早就来到深圳,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只好从事门槛相对较低的房产中介销售。

潮汕人天生就有当老板的基因,2006年,肖建海成立了深圳轩鸿置业公司,高峰时开了三家门店。肖建海还有两个妹妹,分别帮他各分管一家中介门店。

做中介时,肖建海同时也开展了给买房人垫付过桥资金的业务。什么是过桥资金呢?简单来说,就是你想买一套二手房,但这个二手房还处于抵押贷款状态。

在出售房产之前,一般是卖家要拿钱去银行解押,但卖家手头上并没有这么多钱,这笔钱就由买家来出。但这种操作方法,蕴藏着一个巨大风险,就是买家花钱解押后,卖家跑路不卖而产生经济纠纷。

为了让买家规避这种风险,中介就联合金融公司,推出过桥资金帮助卖家解押,然后利率由买家来承担,这属于一种金融业务。

这种融资时间较短,一般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但利率比较高,月息能达到1.5%到3%不等。

肖建海就想,如果我成立一家金融公司,只要能便宜从别人手里借到钱,然后再提供这种过桥融资业务,就能用低利率借来的钱,高利率借出去,就能用钱生钱了。

于是,在2013年11月,肖建海成立了深圳市轩鸿金融控股等几家金融公司,正式转型金融行业。

肖建海的金融公司开张,开始在社会上以理财产品的形式募集资金,短期的三个月,也有长期的。

肖建海的生意逻辑是成立的,低价借钱高价转借,但最大的问题是,借来的钱,能不能转借出去,把钱赚回来。如果能,这个生意就能运转下去;如果不能,借来钱赚不到钱,就不能覆盖借钱的成本,生意就转不下去。

肖建海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募集来的钱,他并没有能力找到这么多过桥的业务,让钱生钱。当第一批募集的钱到期,客户要赎回时,肖建海不得不发行新的理财产品,借新还旧。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庞氏骗局,不断吸收新的借款,用以偿还到期兑付的本息。

为了能够吸引到新的借款,肖建海进行了一系列的包装。

肖建海给投资者的年化利率为10%,相对于大多数雷爆的理财产品来说,并不算高。但也正是因为它并不高,可以让不少谨慎的投资者放松警惕,相信它不是高利贷骗局。

肖建海将公司的办公地点,租在深圳前海的高档写字楼里面,进行豪华装修。里面摆满了领导参观考察轩鸿基金的照片,以及肖建海与各级领导的合照,营造出轩鸿基金高大上的形象,以及雄厚的实力。

肖建海拿到投资者的钱,并没有去拓展过桥垫付业务,也没有相关的团队。相反,他拿着投资者的血汗钱,去做慈善了。

2014年7月,肖建海向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首期捐赠100万元,每年以100万为基准追加捐赠,持续10年。为此,他被深圳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授予“功勋理事”荣誉称号,也成为关爱基金会的首位功勋理事。

2015年3月,肖建海又拿着投资者的钱,成立了轩鸿公益基金会。他经常参加深圳公益基金会组办的慈善活动,并接受财经记者的采访。

 

除了通过做慈善来提升轩鸿控股的品牌知名度,肖建海花巨资,参加各种金融论坛,做为演讲嘉宾,包装成功人士的个人形象。

2016年7月16日,肖建海以深圳市前海金融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的身份,联合和讯网,在深圳举办了“2016中国前海金融创新高峰论坛”。

他花巨资请来了纽约梅隆银行董事总经理、国际操作风管学会亚洲分会主席邬思彦前来站台。

在论坛上,他还做了题为“不以风控为前提的创新就是玩火”,讽刺的是,肖建海的轩鸿公司根本没有任何风控。不知道参加此论坛的人,听这个初中生讲课是何种滋味。

2017年3月25日,肖建海如法炮制,又举办“2017第二届中国前海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邀请了中国房地产评估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戴德梁行、中原地产前来助阵。

 

2019年3月13日,就在轩鸿基金暴雷前两个月,肖建海依然参加“西丽湖影响力投资大讲坛”,与金融行业大佬共话影响力投资。

 

肖建海就是通过这些公开活动,不断塑造成功人士形象,营造出一个有实力的企业形象,不断展示给投资者看,吸收公众的存款。

 

 

肖建海成立了一个100多人的理财经理团队,到深圳各个角落寻找高净值人士。

 

只要理财经理能够拉人来买理财产品,肖建海就马上发放6%-7%的提成,而且是现金发放。曾经有一个客户经理,在春节前拉来了3000万元进账,肖建海给这个客户经理开了个庆功会,发放了200万元提成。

在高额佣金的激励下,所有的理财经理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无所不用其极,不断拉身边的亲戚朋友来购买公司的理财产品。

一名70岁的老太太,一天在银行理财区,等候办理一笔到期的理财产品转期,被一名轩鸿的理财经理搭讪。

理财经理嘴巴很甜,阿姨前阿姨后的叫,要了老太太的家庭地址,第二天就寄来了鲜花。

中秋节的时候,理财经理还给老太太寄月饼,每次去老太太家都带上不值钱的小纪念品,包装得漂漂亮亮,比老太太的女儿还贴心。

在理财经理的再三邀请下,老太太去了轩鸿公司参观,看到他们公司团队都是高学历和银行等光鲜工作经历,在大厅布满了监管部门领导的参观合照。

老太太彻底被打动了,在没有和家人商量的情况下,独自拿出1000万元,购买了轩鸿基金的理财产品。

70岁的裘伯,三十年前他来到深圳,在华强电子市场做BP机等小电子产品,略有积蓄后,他接手了两家民办幼儿园,前年把幼儿园转手卖了1400多万。

2018年股市大幅震荡时期,手握大笔现金的裘伯在理财经理的介绍下,购买了轩鸿基金的产品。理财经理和裘伯说一年利息能有100多万元,参观完公司后,裘伯相信了轩鸿基金,将手中的资金投了出去。

还有很多这样的老头老太太,他们把卖房子换来的钱,把准备养老的钱,都交给了轩鸿基金。

表面光鲜艳艳丽肖建海,背地里却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他并没有去做正儿八经的投资,一部分拿来兑付前期投资者的到期本息,一部分作为佣金奖励给理财经理,还有大部分被转移一空。

肖建海通过地下钱庄,将数十亿资金转移至境外,在香港新界溪沙街购买了三处高档住宅。

肖建海的妻子和孩子都已经获得了海外国籍,资金也大部分转移到海外。轩鸿被掏空之后,所有的理财产品都发生了到期无法支付,400多名投资者血本无归。

轩鸿基金暴雷后,肖建海揭下了伪善的面具,露出了他狰狞的真实面目。

一名投资者将所有的钱都投给了肖建海,家人生病住进了ICU,急需40万元做手术。走投无路,投资者只能上门去堵肖建海。

终于有一次在公司遇到了肖建海,说明情况后,肖建海毫无人性地说: 哪家没有个生病的,进ICU又怎么了。”

 

投资者说再不给钱,就要去跳楼。肖建海说: 你想跳就跳,你跳楼我又不用偿命。”

 

当投资者哭诉他是骗子时,肖建海说: 把你骗翻是我的本事,你买了就自认自己傻吧。”

 

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暴露出了人性当中的最大恶。

 

2020年6月4日,深圳福田公安局对肖建海以及财务总监等24名相关人员,采取了强制措施,并对轩鸿的10处不动产进行了冻结。

经过初步审核,轩鸿基金共募集资金57.22亿元,累计向投资人兑付本金约41.34亿元,派发投资人利息约4.55亿元,通过信托转入证券亏损5.97亿元。

还有5.36亿元去向不明,这部分资金极大可能被肖建海转移到海外,成为了个人资产。

从2013年成立轩鸿基金,到2020年被抓,肖建海短短7年时间内,骗取了数十亿的现金,血洗了一批深圳的千万、亿万富豪。

 

一名初中毕业的房产中介,之所以能够骗翻那些驰骋江湖数十年的富豪,无疑是利用了人性的贪欲。

10%的年化收益虽然并没有其它高利贷那般吸引人,但辅以肖建海的无耻包装,获得了投资人的充分信任,从而将全部身家尽数掏出。

金融骗局是所有骗局当中最高端的一种,从1919年美国人查尔斯·庞兹发明了“庞氏骗局”以来,在这100年间,“庞氏骗局”历久弥新。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庞氏骗局”出现,每年也会有大量的投资者上当受骗。骗子们无非都是利用人的贪欲,许诺高额回报,借新还旧,直到最后再也借不到钱,最后暴雷。

100年过去了,时代在变,人性从未变,骗局也没有变。

你看中的是骗子的利息,骗子看中的却你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