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学习大纲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同年2月在伦敦公开出版。以后以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从1872到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宣言》的几种不同版本共写了7篇序言,其中前两篇是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后5篇是恩格斯所写。我们所学习的《共产党宣言》著作包括《宣言》全文和7篇序言。

序言

 

中心思想:

进一步阐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性质、任务,认真回顾《宣言》发表后的历史使命和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在肯定其基本思想的同时,对某些地方做了重要修改和补充,并指明对待《宣言》的正确态度。

基本内容:

一、1872年德文版序言

首先指出,他们当时写作《宣言》,其目的是公布一个共产党人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这也是《宣言》的性质。

其次,指出25年来无论发生多大变化,《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最后,对《宣言》的个别地方做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二、1882年俄文版序言

首先,说明《宣言》当时没有提到俄国和美国的原因。

其次指出 “《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

三、1883年德文版序言

重申《宣言》的基本思想:①每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构成整个时代政治、精神、历史的基础。实际上是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原理。②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才能实现最终的解放。

恩格斯之所以重申《宣言》的基本思想,原因是:①马克思已经去逝,谈不上对《宣言》做什么修改、补充。个别认识和提法会随着实际变化有所变化,但《宣言》的基本原理在整个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永远不会过时。将继续发挥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作用。②恩格斯认为,《宣言》的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的,反映了恩格斯的谦虚品格和精神。

四、1888年英文版序言。

首先,回顾《宣言》形成和发表后出版的情况,以及1848年后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说明《宣言》出版、发行和发展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

其次,说明《宣言》不叫社会主义宣言的原因。40年代的“所谓社会主义者”主要是指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各种形形色色的所谓治疗社会弊病的社会庸医。其共同特点是反对工人阶级斗争,寻求资产阶级的支持。只有公开表明支持工人阶级斗争,要根本改造社会的那一部分人,才称自己为“共产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既然认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那么,自然就选择《共产党宣言》这一名称。

再次,重申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所阐述的《宣言》的基本思想和这一思想是由马克思确立的观点。

最后,引证1872年德文版序言第2自然段后的全部内容,重申《宣言》的一般原理没有过时,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原理时,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五、1890年德文版序言

首先把1882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俄文版序言译成德文,作为这篇序言的部分内容。

其次把1888年恩格斯写的英文版序言中回顾《宣言》出版和工人运动发展状况,以及说明称为《共产党宣言》的原因的内容全文照搬过来。

最后说明《宣言》中所发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从当时的寥寥无几的响应者发展到90年代,已经开始变成现实。恩格斯非常动情地说,如果马克思还活着,同他一起看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状况,该多好呵!

六、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

主要说明《宣言》在一个国家的发行状况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状况和工人阶级运动状况的尺度。《宣言》波兰文新版发行,说明波兰工业的重大发展,说明社会主义思想在波兰工人之间迅速传播和对《宣言》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波兰工业的迅速发展,又是波兰人民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的证明,是波兰人民民族复兴的保证。波兰民族的独立,只有波兰无产阶级才能争得和保持住。

七、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首先说明《宣言》发表时,正是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其次说明在1848年革命中,工人阶级是主力,不仅帮助了资产阶级取得政权,而且实现了民族独立。

最后指出,1848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准备了基础。

思考问题:

1、1872年德文版“序言”为什么说,《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为什么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2、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阐述《宣言》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参考书目:

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选集》第1卷,第1版,第86—94页

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列宁选集》第2卷,第1版,第437—440页

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1版,第575—606页

 

 

引言

 

   主要说明《宣言》写作的背景和目的。

19世纪40年代,共产主义已被欧洲公认为一种势力,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社会力量。欧洲反对势力把它视为“幽灵”,并为驱除这个“幽灵”结成神圣同盟。为了使全世界人民了解共产主义,反驳反动势力的攻击和污蔑,并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前进方向,共产党人有必要向全世界公布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由此产生了由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

 

 

 

 

  • 资产者和无产者

 

中心思想: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等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学习内容:(共54个自然段)

  • 阐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1—5)

1、自原始社会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2)

3、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各有特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和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5)

二、考察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6—28)

1、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原因。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是从封建社会内部内部,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是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资产阶级也从行会师傅发展到工场手工业主,再发展到现代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发展都伴随着对权力的要求。现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是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6—12)

2、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其历史功绩是:①破坏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和道德观念,代之以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道德观念。②促进了生产工具的不断变革,从而使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③开拓了世界市场,打破了民族的界限,促进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文化的交往。④建立了近代化的大城市和资产阶级的统一的民族国家。⑤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13—26)

3、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进行着与封建社会类似的运动。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性和私人占有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27—28)

三、阐明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历史使命。(29—54)

1、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无产阶级是随着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把自己当做商品出卖给资本家,由于机器的推广和分工,工人的劳动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工人的劳动量大,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以前的中间阶级的下层也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29—35)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发展过程及其原因。无产阶级一产生,就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最初处在“自在”阶段。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一是自发性,二是分散性,三是停留在毁坏外国商品、捣毁机器、破坏工厂的方式上。斗争的目的是力图恢复已经失去的中世纪的工人的地位。后发展到“自为”阶段。由自发斗争发展为自觉的斗争,由分散的形式发展为有组织的斗争,由地方性斗争发展为全国性斗争,由反对个别资产者的斗争发展为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斗争,由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斗争发展的原因一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中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无产阶级,二是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中来,也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三是一部分能够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水平的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36—44)

3、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它能够担负起推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伟大的历史使命。因为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无产阶级一无所有,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加以保护;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生活在社会最下层,不炸毁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要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45—52)

四、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不可避免。(53—54)

思考问题:

1、本章如何阐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资产阶级是如何形成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3、如何认识本书中阐发的“全球化”思想?

4、马克思恩格斯怎样说明资产阶级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今天资本主义发展现状是否推翻了《宣言》的基本论断?为什么?

5、无产阶级及其斗争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够承担这一历史使命?

6、如何理解“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7、本章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参考书目

恩格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版,第373—380页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版,第210页—227页。

马克思:1852年3月5日《致约·魏得迈》的一封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版,第332—333页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版,第20—85页

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3卷

 

  •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中心思想:

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批驳了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种种谬论,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人的全面发展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基本内容: (共86个自然段)

一、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1—14)

1、共产党的性质:共产党同其它工人政党一样,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它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没有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不提出自己的特殊的利益。(1—4)

2、共产党的特点:共产党也有与其它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主要是:①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②坚持目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③由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成员和最坚决的部分所组成④有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所指导。(5—6)

3、共产党的纲领:共产党人的最低纲领是组织和领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高纲领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7—14)

二、批驳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的种种谬论。(15—68)

1、批驳共产党人要消灭个人的一切财产。如果说是消灭小农财产,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已经或正在把它消灭。如果说是消灭资产阶级财产,那不过是把资产阶级占有的社会财产物归原主,变成社会财产。如果说是消灭工人的生活资料,共产党人不会去消灭,它消灭的只是工人占有生活资料的性质。(15—25)

2、批驳共产党人要消灭个性和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在资本家的奴役下没有个性和自由,因此谈不上消灭工人的个性、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有损人利己、惟利是图的个性,有“自由贸易”、“自由买卖”的自由。共产党人消灭的是资产阶级的个性和自由。(26—33)

3、批驳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会助长懒惰之风。事实恰恰相反,资本主义私有制才造成了一部分人不劳而获,是懒惰之风的根源。(34—35)

4、批驳共产党人要消灭教育。资产阶级把自己所主张的自由、教育和法等观念看作永恒的、超阶级、超历史的观点是错误的。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共产党人不是消灭一切教育,而是消灭资产阶级的教育。(36—39)

5、批驳共产党人要消灭家庭,实行公妻。其实,家庭作为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是建立在金钱关系基础上的。这种家庭要随着资产阶级的消灭而消灭。共产党人不是消灭一切家庭,而是消灭这种家庭。所谓共产党人的公妻制也是资产阶级的污蔑。(40—52)

6、批驳共产党人要消灭祖国和民族。《宣言》认为,“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没有的东西。”无产阶级要消灭民族压迫和民族对立,而不是消灭民族本身。无产阶级只有取得政权后,成为民主的统治阶级,工人阶级才有自己真正的祖国。共产党人要消灭的是资产阶级的国家制度,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祖国。(53—58)

7、批驳共产党人要废除哲学、宗教、道德、法、自由、正义等永恒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一个时代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而一定的意识、思想也要随着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当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被消灭之后,资本主义的宗教、道德、法等观念必然也要发生改变。共产党人并不是废除一切社会意识,而是要改变具有阶级性的资本主义的各种观念。(59—67)

资产阶级在上述攻击共产党人的谬论中主要是围绕要消灭私有制和私有观念这两个方面展开的。对这场争论,《宣言》总结说:“共产主义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两个“彻底决裂”高度概括了共产主义革命在社会经济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68)

三、阐明无产阶级专政、人的全面发展等基本思想。(69—86)

1、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夺取政权,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也就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①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逐步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②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④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联合体。

思考问题:

  • 本章是如何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的?
  • 如何理解本章所阐发的“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思想?坚持其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3、马克思恩格斯如何批驳资产阶级攻击和污蔑共产党人的种种谬论的?

4、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专政基本思想的?

  • 如何理解“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本章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 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在逻辑联系是什么?

参考书目

恩格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版,第373—380页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版,第210页—227页。

马克思:1852年3月5日《致约·魏得迈》的一封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版,第332—333页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版,第20—85页

 

  • 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中心思想: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解剖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根源,阶级实质及其危害性,特别是科学评价和批评了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教学内容:

学习内容:

1、反动的社会主义

(甲)封建的社会主义

封建社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和法国,是封建势力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伪装同情工人阶级,写一些批判、攻击资产阶级的文章。

封建社会主义在理论上认为,他们的剥削方式和资产阶级不同,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一个现代的无产阶级。在实践上总是参与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镇压,经济是也不放过任何剥削无产阶级的机会。

(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一个摇摆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小资产阶级,他们中一部分人可能发展为资产阶级,多数人则贫困破产,变成无产阶级。他们感到资本主义对自己的威胁,引发对资本主义的不满,由此导致一批人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力图保存过去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条件。

(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真正的”社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德国小资产阶级把法国社会主义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文献简单搬到德国来,同时用德国的唯心主义、人道主义哲学词句去解释法国的思想。把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斗争说成是“法国人的片面性”,用“人的本质的利益”和“爱”等人道主义的词句代替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这样就抽调和阉割了法国文献中的阶级和政治内容,变成了超阶级的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当无产阶级投身到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政治斗争中去时,“真正的”社会主义一方面诅咒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及各种观念,同时恐吓群众,宣扬人民群众参加资产阶级运动会失掉一切。这种社会主义的实质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其阶级基础是德国的小市民。

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19世纪30、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加深和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也开始标榜“社会主义”,希望消除社会的弊病,同时又要保存资本主义制度,但不要由此产生的无产阶级斗争和经济危机;要资本主义制度,但不要那些使资本主义发生社会革命和瓦解的因素;要剥削雇佣劳动的资产阶级,不要反抗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他们希望保存资本主义的“好”的因素,消除资本主义“坏”的因素。这种社会主义其本质还是维护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但他们却打着“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说明了这种“社会主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早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时期,就开始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产生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6、17世纪有英国的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18世纪有法国的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等人。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还处在不完全成熟和发展时期,也产生了与之适应新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即圣西门、付立叶、欧文的学说。这种学说一是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只是把无产阶级看作一个受同情的阶级。二是不懂得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把社会改革方案看作由他们头脑中“发明”和“幻想”出来。三是不承认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极力反对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幻想通过宣传示范教育和和小型试验的途径实现社会主义。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有其历史功绩:一是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二是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图景的积极主张。但这种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作用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特别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成熟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之后,其消极和反动作用就越来越突出。

思考问题:

1、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怎样形成的,其主要错误和历史功绩是什么?

参考书目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版,第376—443页

 

  •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中心思想:

主要论述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阐明了共产党人政治斗争的策略原理。

学习内容:(共11个自然段)

一、阐明共产党人要把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和当前目标、利益努力结合起来。(1—7)

《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着运动的未来。”这就是说,共产党人一是要积极参加工人阶级当前的现实的斗争。为工人阶级当前利益而斗争。二是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长远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要努力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完成当前的任务是为了实现最终目的。这是共产党人进行政治斗争的一个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制定各种具体策略的理论依据。依据这一思想,《宣言》具体分析和提出了在法国、瑞士、波兰、德国对待其它党派的态度和策略。

二、阐发共产党人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同盟者,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8—10)

《宣言》认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因此,共产党人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剥削和政治制度的斗争。在这些斗争中,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同时,在斗争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争取一切国内外的民主党派的团结和协调,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三、结束语。(11)

《宣言》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在这场伟大的历史运动中,失去的只能是束缚自己存在和发展的一切锁链、桎梏,他们将得到整个世界。最后,《宣言》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发出了伟大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思考问题:

  • 本章怎样阐述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斗争策略的?
  • 怎样理解《宣言》最后一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参考书目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版,第210—227页

郝贵生编写

2016年7月

《共产党宣言》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共产党宣言》在人类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内容提要】:《共产党宣言》在人类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本书具有极其鲜明的内容和特点。一、第一部公开问世的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奠基性著作。二、运用科学分析方法认识社会历史问题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著作。三、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调查研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四、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科学的纲领性文件。五、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的著作。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与革命性的显著特征。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理论源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 阶级斗争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4周年。同时,我们党即将召开二十大。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共产党宣言》无论对于老一辈共产党员还是对于青年同志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人类思想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角度谈谈《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鲜明特点。

 一、《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公开问世的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奠基性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撰写了大量著作,但公开出版问世的第一部全面阐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就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实际就是共产主义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入、系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即阶级斗争原理、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两个绝大多数原理、两个必然原理、共产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近期目的、消灭私有制原理、两个决裂原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原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理、无产者联合起来原理等等。列宁说这部著作“已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1995年版《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第305页)“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同上,第416页)同时这部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部著作中的奠基性著作。马克思恩格斯以后撰写的全部著作都是《共产党宣言》的深化展开,或者是就某一方面的深入展开。如马克思感到他在写《宣言》时,经济学理论和知识还较为欠缺,于是19世纪50年代后,他几乎把全部精力用来研究经济学说史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陆续写出三卷本《资本论》,实质就是对《宣言》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运行规律和本质认识的深化。70年代的《法兰西内战》和《哥达纲领批判》是对《宣言》中国家问题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深入展开。恩格斯70年代撰写的他的最大部头著作《反杜林论》实质是对《宣言》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及其相互内在关系的系统阐发。80年代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著作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形成过程和内容进一步阐发。《共产党宣言》对列宁和毛泽东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也完全可以说,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系列著作,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以及他晚年的一系列关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著作也都是《共产党宣言》的深化、展开、丰富、发展。

第二,《共产党宣言》是运用科学分析方法认识社会历史问题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著作。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文章和著作,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方面确实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人文方面的著作和文章。但由于他们的历史观都是唯心主义的,因此在研究和叙述方法方面都不同程度充斥着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虽然其中包括部分合理和精华内容,但总体上不是科学的结论。如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他们在对待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方面,一个是绝对的肯定,说资本主义制度好上加好;一个是绝对的否定,说资本主义制度坏上加坏。马克思主义运用他们所创立的崭新的世界观、历史观,从人类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社会基本矛盾出发,把资本主义放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放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放在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中,用唯物辩证的方法科学认识资本主义。既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巨大的历史功绩,也看到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不是用无阶级社会取代有阶级社会,而是用新的阶级社会取代另一种阶级社会,只不过阶级关系更加简单化了。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果导致生产的社会性与私人占有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其突出表现就是经济危机的爆发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逐步尖锐化,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因此,整个《宣言》都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其根本原因就是《宣言》所依据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理论是正确的,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掌握的事实材料是正确的,逻辑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推理过程是正确的。所以毛泽东在《实践论》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理,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创立这种学说时是“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3页)今天距离《宣言》写作时间已经过去近170多年了,整个国际形势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状况较比当时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宣言》的一般原理仍然是正确的。

  第三,《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调查研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共产党宣言》不仅有其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以及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而且有其极其重要的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最重要的物质原因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自觉深入到实践中特别是工人农民反对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政治斗争实践中。马克思1842年到1843年在《莱茵报》期间对关于林木盗窃法所写的一系列文章中,表明马克思已经彻底从小资产阶级的家庭和立场中转变到无产阶级方面来。恩格斯1842年11月到1844年8月21个月时间投身到英国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宪章运动中,也完成了其从资产阶级的家庭、立场彻底转变到无产阶级立场和世界观方面来。到《宣言》写作期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深入到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中,调查研究和掌握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现状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具体表现和大量事实,并坚持站在他们所创立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高度上,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这期间的每一年甚至每个月的认识都在发生变化、深入。1847年底开始写作的《共产党宣言》正是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在占有大量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没有这种实践,没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宣言》的诞生。

第四,《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科学的纲领性文件。

《共产党宣言》写作的直接原因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应欧洲工人阶级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的邀请,为同盟起草一个纲领性文件。正如马恩合写的1872年第一个《序言》所说:“共产主义同盟这个在当时条件下自然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1847年11月在伦敦行的代表大会上委托我们两人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结果就产生了这个《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整个纲领分四章内容,最主要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实质是客观地叙述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过程特别是经济危机的出现和阶级斗争尖锐化的客观事实,最后做出“两个必然”客观结论。第二章正是依据第一章的科学结论,主要阐述在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先进性、斗争的最高纲领和指导思想。尤其提出和阐发了共产党人、共产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纲领就是消灭私有制、就是实行两个决裂。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之后,尽快发展生产力,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宣言》第四章结尾用铿锵有力的语音庄严向全世界宣告:“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上,第307页)从此,世界各国共产党人都把《宣言》的基本思想写在自己的党纲上,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起名《共产党》就源于《共产党宣言》,一大起草的党纲开头的简要思想也是《宣言》的基本思想。

第五,《共产党宣言》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的著作。

《共产党宣言》之前,人类精神文化方面涌现出极其之多的优秀成果。就研究自然现象、自然规律方面,人类自中世纪之后,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开始大踏步前进,在数字、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成果大多具有科学性或体现科学精神。原因就在于其研究和论证方法是唯物主义的,结论大多也是科学的。但其研究对象仅限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因而缺乏人文精神。而在社会现象和历史方面的研究,尤其文艺复兴以后的大量的以反对宗教神学为核心的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学说兴起和发展起来。这些著作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体现和凸显以关心、关怀人的命运、价值、尊严为主要内容的人文主义精神。但是这些著作的哲学依据是唯心史观。所以其论证的过程和方法大多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且缺乏严密的科学的逻辑推理,总体结论是非科学的。因此不具备科学性和科学精神。《共产党宣言》一书克服了以往所有人类精神文化成果方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脱离的特征,既体现极其强烈的人文精神,也体现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的著作,而且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部二者内在相统一的著作。说其体现人文精神,是因为它关心和关怀主要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主体的被剥削被压迫人民即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价值和尊严,而且把无产阶级看做真正符合“人”这个字的人,看做依靠自身的革命斗争实践,改变自身命运自己解放自己的主体。而不是以往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学说表面上是关注所有的人实质是关怀、关注少数人即有产阶级的人的那种“人文精神”。说其体现科学精神,是因为它有科学的历史观为哲学依据,依靠科学的事实材料,如同自然科学著作一样,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科学论证推导的结果。这两种精神内在统一在一本著作中,缺一不可。在马克思主义之前,还没有一本著作和学说体系能够做到这一点。自此之后,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著作,列宁、毛泽东的所有著作也都体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内在统一的特征。

第六,《共产党宣言》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与革命性的显著特征。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就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共产党宣言》就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基础上的,因此《共产党宣言》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是批判性和革命性。首先《共产党宣言》科学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宣言》第一章就是在充分肯定资产阶级产生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揭露和批判了其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由此爆发了经济危机以及造成工人阶级贫困化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等。指出正是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性导致其必然灭亡和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同时还批判了拜金主义的实质、表现及其危害性。如《宣言》中说,资本主义“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同上,第274—275页)其次,批判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如封建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保守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尤其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既指出其产生的合理性和合理内容,也指出其根本缺陷和理论依据的根本错误。再次,批判了形形色色的反对共产主义的错误思潮。《宣言》指出,当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幽灵游荡在欧洲上空的时候,欧洲的一切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围剿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二章中把他们攻击共产主义的谬论归结为七个方面即: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个人的一切财产,就是消灭个性和自由,会助长懒惰之风。就是要消灭教育,消灭家庭,消灭祖国,要废除哲学、宗教、道德、法、自由、正义等永恒真理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严厉的批判。最后做出了“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上,第293页)《宣言》对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批判绝不限于理论上的批判,正如马克思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同上,第9页)“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同上,第15页)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宣言》的目的不是把自己打扮成无产阶级的救世主,纯粹依靠个人的理论批判解放资产阶级,而是把这种科学的理论武器交给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依靠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消灭私有制和完成自身解放的目的。因此《宣言》的批判性革命性的物质力量是无产阶级,物质手段就是阶级斗争。《宣言》这一显著特征延续到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全部著作以及列宁和毛泽东全部著作中。

 第七,《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理论源泉。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欧洲工人运动基本上还处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自在阶段。《宣言》的问世正是为了使工人阶级斗争转入自为阶段。《宣言》发表后,其基本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成为世界一切国家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斗争的共同纲领。《宣言》的7篇《序言》就简略指出了《宣言》的传播情况和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如《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说:“的确,《宣言》的原则在世界各国工人中间都已经传播得很广了。”(同上,第255页)“因此,《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同上,第256页)《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42年前,我们在巴黎革命即无产阶级带着自己的要求参加的第一次革命的前夜向世界上发出这个号召时,响应者廖廖无几,可是,1864年9月28日,大多数西欧国家中的无产者已经联合成为流芳百世的国际工人协会了。固然,国际本身是只存在了9年,但它所创立的全世界无产者永久的联合依然存在,并且比任何时候更加强固,……如果马克思今天还能同我站在一起亲眼看见这种情景,那该多好啊!”(同上,第264—265页)《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也谈到了《宣言》对这两个国家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爆发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的巴黎公社起义也是《宣言》的直接产物。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宣言》也在俄罗斯得到广泛传播,对普列汉诺夫和列宁也发生了极其之大的影响。列宁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实际也是《宣言》思想的延续和深化,而且从书本上的社会主义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爆发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又影响了中国,毛泽东正是读《宣言》开始了把《宣言》的基本思想应用于中国革命实践,终于于1949年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而且形成十几个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宣言》就没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宣言》改变了整个世界。尽管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在20世纪末遭受到极大的挫折,但绝不证明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至今世界100多个国家存在的共产党、工人党仍然把《宣言》的基本思想写在自己的党纲上。《宣言》在全世界至今已经有二百多种文字的上千版本,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发行总量的著作。我们坚信,在《宣言》光辉思想的照耀下,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还必将重新发展和壮大起来,直至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彻底灭亡。

正是《共产党宣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史上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显著特点,就要求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重视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和研究,真正体会其“真理味道的甘甜性”,用《宣言》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并最终在全世界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作者:郝贵生 发布时间:2022-05-08

 

 

《马克思论资本的本性和运行规律》

编者按】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本性和运行规律问题,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人国际国内斗争实践中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及其有关著作对资本的本性、资本运行规律、资本的历史作用、资本对社会生产力和人的发展的阻碍和破坏作用等做了详细、深刻、科学的论述。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不是物,而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的本性就是赚钱、追求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就是无止境地剥削压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尾,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从历史发展角度讲,资本的产生是对奴隶制、封建制的否定,是历史的进步。但其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有产生也必然有其灭亡。资本的本性决定了其必然无序、盲目和野蛮的生长,由此必然造成对社会生产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极其严重的破坏作用,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性和生产社会性矛盾的典型表现,最终必然为其内部成长起来的否定因素社会主义所取代。马克思的《资本论》实质是《共产党宣言》的延续,进一步深入论证了《宣言》中的“两个必然”和“消灭私有制”等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的近20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马克思论断的真理性。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无数优秀中华儿女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潮流,流血牺牲,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理论依据,当今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决不允许吃人肉喝人血的剥削压迫制度在中国大地重演。笔者今摘录马克思的部分有关资本的论述,供共产党员和红色网友们学习参考。

2022年2月18日

一、资本不是物,而是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单纯从资本的物质方面来理解资本,把资本看成生产工具,完全抛开使生产

工具变为资本的经济形式,这就使经济学家们纠缠在种种困难之中。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30卷,第594页

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4页

资本不是任何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社会历史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品上,给这个物品一种独特的社会性质。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955—966页

资本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30卷,第455页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第344页

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构成资本的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难道不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内生产出来和积累起来的吗?难道这一切不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内被用来进行新生产的吗?并且,难道不正是这种一定的社会性质把那些用来进行新生产的产品变为资本的吗?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第345页

资本的本性就是赚钱,也是运行的基本规律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第267页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资本本质是生产资本的,但只有生产剩余价值,它才产生资本。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1974年,第996页

不管生产方式本身由于劳动隶属于资本而产生了怎样的变化,生产剩余价值或榨取剩余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定内容和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8页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纯产品,它实际上仅仅表现在剩余价值所赖以体现的剩余产品的形式上,这种情况表明资本主义生产 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112页

关于纯产品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目的的这个学说, 只不过是无情而正确地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不顾工人死活地殖资本,从而创造剩余价值,是推动资本主义生产的灵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113页

一旦劳动人口不再作为商品生产者进入市场,不再出卖劳动产品,而是出卖劳动本身,或者更确切地说,出卖他们的劳动能力,那么,生产就会在整个范围内,在全部广度和深度上成为商品生产,一切产品都变成商品,每一个个别生产部门的物的条件本身都作为商品进入该部门。实际上,商品只有在资本、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才成为财富的一般的基本形式。……只是在劳动能力本身对它的所有者来说已经成为商品,而工人成为雇佣工人,货币成为资本的地方,产品才普遍采取商品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353页

“产业资本家”迫使工人进行这种剩余生产(即超过工人本身生活需要的生产),并且运用一切手段来 尽量增加这种同必要生产相对立的相对剩余生产,直接把剩余产品据为己有。但是,作为人格化的资本,他是为生产而生产,想为发财而发财。既然他是资本职能的单纯执行者,即资本主义生产的承担者,他所关心的就是交换价值和它的增加,而不是使用价值 和它的数量的增加。他只关心抽象财富的增加,对别人劳动的愈 来愈多的占有。他象货币贮藏者一样,完全受发财的绝对欲望支配,所不同的只是,他并不以形成金银财宝的幻想形式来满足这种欲望,而是以形成资本的形式即实际生产的形式来满足这种欲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一),第292页

我们已经知道,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资本怎样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又怎样产生更多的资本。但是,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 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 品生产者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 因此,这整个运动 好象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兜圈子,要脱出这个循环,就只有假定在 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积累(亚当·斯密称为“预先积 累”),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1页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局面:第一种人积累财富,而第二种人最后除了自己的皮以外没有可出卖的东西。大多数人的贫穷和少数人的富有就 是从这种原罪开始的;前者无论怎样劳动,除了自己本身以外仍然 没有可出卖的东西,而后者虽然早就不再劳动,但他们的财富却不断增加。……大家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杀戮, 总之,暴力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温和的政治经济学中,从来就 是田园诗占统治地位。正义和“劳动”自古以来就是唯一的致富手段,自然,“当前这一年”总是例外。 事实上,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诗式的东西。

货币和商品,正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样,开始并不是资本。它们需要转化为资本。但是这种转化本身只有在一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这些情况归结起来就是: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必须互相对立和发生接触;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所占有的价值总额; 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自己劳动力的出卖者,也就是劳动的出卖者。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1—782页

资本的历史作用

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 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 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而单是这一历史条件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 因此,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93页

他狂热地追求价值的增殖,肆无忌惮地迫使人类去为生产而生产,从而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只有这样的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 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 础。资本家只是作为资本的人格化才受到尊敬。作为这样一种人, 他同货币贮藏者一样,具有绝对的致富欲。但是,在货币贮藏者那 里,这表现为个人的狂热,在资本家那里,这却表现为社会机构的作用,而资本家不过是这个社会机构中的一个主动轮罢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

一旦资本成为资本,它就会创造它自己的前提,……资本不再从自己的前提出发,它本身就是前提,它从它自身出发,自己创造出保存和增殖自己的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 第163页

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5卷下,第925-926页

在埃及、厄特鲁里亚、印度等地,人们用暴力手段把人民集合起来去从事强制的建筑和强制的公共工程。资本则用另一种办法,通过它同自由劳动相交换的方法,来达到这种联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页

由于劳动是雇佣劳动,劳动目的直接就是货币,所以一般财富就成为劳动的目的和对象。作为目的的货币在这里成了普遍勤劳的手段。生产一般财富,就是为了占有一般财富的代表。这样,真正的财富的源泉就打开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74页

资本的对社会生产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阻碍和破坏作用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29页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 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 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29页

资本由于无限度地盲目追逐剩余劳动,象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 工作日的纯粹身体的极限。它侵占人体成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 需要的时间。它掠夺工人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触阳光所需要的时间。 它克扣吃饭时间,尽量把吃饭时间并入生产过程,因此对待工人 就象对待单纯的生产资料那样,给他饭吃,就如同给锅炉加煤、给 机器上油一样。资本把积蓄、更新和恢复生命力所需要的正常睡 眠,变成了恢复精疲力尽的机体所必不可少的几小时麻木状态。在 这里,不是劳动力的正常状态的维持决定工作日的界限,相反地, 是劳动力每天尽量的耗费 (不论这是多么强制和多么痛苦)决定 工人休息时间的界限。资本是不管劳动力的寿命长短的。它唯一 关心的是在一个工作日内最大限度地使用劳动力。它靠缩短劳动 力的寿命来达到这一目的,正象贪得无厌的农场主靠掠夺土地肥 力来提高收获量一样。

可见,资本主义生产—— 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 剩余劳动的吸取—— 通过延长工作日,不仅使人的劳动力由于被 夺去了道德上和身体上的正常发展和活动的条件而处于萎缩状 态,而且使劳动力本身未老先衰和死亡。它靠缩短工人的 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94—295页

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发展成为对劳动,即对发挥作用的劳动 力或工人本身的指挥权。人格化的资本即资本家,监督工人有规 则地并以应有的强度工作。

其次,资本发展成为一种强制关系,迫使工人阶级超出自身 生活需要的狭隘范围而从事更多的劳动。作为别人辛勤劳动的制造者,作为剩余劳动的榨取者和劳动力的剥削者,资本在精力、贪婪和效率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往一切以直接强制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43页

简单商品流通—— 为买而卖——是达到流通以外的最终目的,占有使用价值,满足的手段。相反,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殖。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

作为这一运动的有意识的承担者,货币所有者变成了资本家。 他这个人,或不如说他的钱袋,是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这种流 通的客观内容—— 价值增殖—— 是他的主观目的;只有在越来越多地占有抽象财富成为他的活动的唯一动机时,他才作为资本家 或作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识的资本执行职能。因此,绝不能把 使用价值看作资本家的直接目的。他的目的也不是取得一次利润,而只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这种绝对的致富欲,这种价值追逐狂,是资本家和货币贮藏者所共有的,不过货币 贮藏者是发狂的资本家,资本家是理智的货币贮藏者。货币贮藏 者竭力把货币从流通中拯救出来以谋求价值的无休止的增 殖,而精明的资本家不断地把货币重新投入流通,却达到了这一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3——175页

资本主义生产比其他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更浪费人和活动,它不仅浪费人的血和肉,而且浪费人的智慧和神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 第190页

资本在具有无限度地提高生产力趋势的同时,又在怎样程度上使主要生产力,即人本身片面化,……资本在怎样程度上具有限制生产力的趋势。

这一规律(指剩余价值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向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2卷第259页

资本成为人世间一切“匮乏和穷困、愚昧和罪恶的真正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25页

一旦这一转化(指封建社会私有制向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转化)过程使旧社会在深度和广度上充分瓦解,一旦劳动者转化为无产者,他们的劳动条件转化为资本,一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站稳脚跟,劳动的进一步社会化,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 进一步转化为社会使用的即公共的生产资料,从而对私有者的进一步剥夺,就会采取新的形式。 现在要剥夺的已经不再是独立经营的劳动者,而是剥削许多工人的资本家了。这种剥夺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即通 过资本的集中进行的。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随着这种集 中或少数资本家对多数资本家的剥夺,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 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土地日 益被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劳动的生产资料使用而日益 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 有国际的性质。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利益的 资本巨头不断减少,贫困、压迫、奴役、退化和剥削的程度不断加 深,而日益壮大的、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构所训练、联合 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 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 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 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 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1—832页

作者:郝贵生 发布时间:202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