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学习大纲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同年2月在伦敦公开出版。以后以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从1872到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宣言》的几种不同版本共写了7篇序言,其中前两篇是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后5篇是恩格斯所写。我们所学习的《共产党宣言》著作包括《宣言》全文和7篇序言。

序言

 

中心思想:

进一步阐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性质、任务,认真回顾《宣言》发表后的历史使命和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在肯定其基本思想的同时,对某些地方做了重要修改和补充,并指明对待《宣言》的正确态度。

基本内容:

一、1872年德文版序言

首先指出,他们当时写作《宣言》,其目的是公布一个共产党人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这也是《宣言》的性质。

其次,指出25年来无论发生多大变化,《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最后,对《宣言》的个别地方做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二、1882年俄文版序言

首先,说明《宣言》当时没有提到俄国和美国的原因。

其次指出 “《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

三、1883年德文版序言

重申《宣言》的基本思想:①每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构成整个时代政治、精神、历史的基础。实际上是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原理。②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才能实现最终的解放。

恩格斯之所以重申《宣言》的基本思想,原因是:①马克思已经去逝,谈不上对《宣言》做什么修改、补充。个别认识和提法会随着实际变化有所变化,但《宣言》的基本原理在整个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永远不会过时。将继续发挥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作用。②恩格斯认为,《宣言》的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的,反映了恩格斯的谦虚品格和精神。

四、1888年英文版序言。

首先,回顾《宣言》形成和发表后出版的情况,以及1848年后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说明《宣言》出版、发行和发展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

其次,说明《宣言》不叫社会主义宣言的原因。40年代的“所谓社会主义者”主要是指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各种形形色色的所谓治疗社会弊病的社会庸医。其共同特点是反对工人阶级斗争,寻求资产阶级的支持。只有公开表明支持工人阶级斗争,要根本改造社会的那一部分人,才称自己为“共产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既然认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那么,自然就选择《共产党宣言》这一名称。

再次,重申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所阐述的《宣言》的基本思想和这一思想是由马克思确立的观点。

最后,引证1872年德文版序言第2自然段后的全部内容,重申《宣言》的一般原理没有过时,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原理时,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五、1890年德文版序言

首先把1882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俄文版序言译成德文,作为这篇序言的部分内容。

其次把1888年恩格斯写的英文版序言中回顾《宣言》出版和工人运动发展状况,以及说明称为《共产党宣言》的原因的内容全文照搬过来。

最后说明《宣言》中所发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从当时的寥寥无几的响应者发展到90年代,已经开始变成现实。恩格斯非常动情地说,如果马克思还活着,同他一起看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状况,该多好呵!

六、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

主要说明《宣言》在一个国家的发行状况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状况和工人阶级运动状况的尺度。《宣言》波兰文新版发行,说明波兰工业的重大发展,说明社会主义思想在波兰工人之间迅速传播和对《宣言》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波兰工业的迅速发展,又是波兰人民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的证明,是波兰人民民族复兴的保证。波兰民族的独立,只有波兰无产阶级才能争得和保持住。

七、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首先说明《宣言》发表时,正是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其次说明在1848年革命中,工人阶级是主力,不仅帮助了资产阶级取得政权,而且实现了民族独立。

最后指出,1848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准备了基础。

思考问题:

1、1872年德文版“序言”为什么说,《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为什么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2、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阐述《宣言》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参考书目:

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选集》第1卷,第1版,第86—94页

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列宁选集》第2卷,第1版,第437—440页

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1版,第575—606页

 

 

引言

 

   主要说明《宣言》写作的背景和目的。

19世纪40年代,共产主义已被欧洲公认为一种势力,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社会力量。欧洲反对势力把它视为“幽灵”,并为驱除这个“幽灵”结成神圣同盟。为了使全世界人民了解共产主义,反驳反动势力的攻击和污蔑,并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前进方向,共产党人有必要向全世界公布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由此产生了由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

 

 

 

 

  • 资产者和无产者

 

中心思想: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等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学习内容:(共54个自然段)

  • 阐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1—5)

1、自原始社会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2)

3、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各有特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和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5)

二、考察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6—28)

1、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原因。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是从封建社会内部内部,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是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资产阶级也从行会师傅发展到工场手工业主,再发展到现代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发展都伴随着对权力的要求。现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是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6—12)

2、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其历史功绩是:①破坏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和道德观念,代之以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道德观念。②促进了生产工具的不断变革,从而使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③开拓了世界市场,打破了民族的界限,促进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文化的交往。④建立了近代化的大城市和资产阶级的统一的民族国家。⑤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13—26)

3、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进行着与封建社会类似的运动。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性和私人占有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27—28)

三、阐明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历史使命。(29—54)

1、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无产阶级是随着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把自己当做商品出卖给资本家,由于机器的推广和分工,工人的劳动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工人的劳动量大,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以前的中间阶级的下层也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29—35)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发展过程及其原因。无产阶级一产生,就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最初处在“自在”阶段。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一是自发性,二是分散性,三是停留在毁坏外国商品、捣毁机器、破坏工厂的方式上。斗争的目的是力图恢复已经失去的中世纪的工人的地位。后发展到“自为”阶段。由自发斗争发展为自觉的斗争,由分散的形式发展为有组织的斗争,由地方性斗争发展为全国性斗争,由反对个别资产者的斗争发展为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斗争,由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斗争发展的原因一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中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无产阶级,二是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中来,也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三是一部分能够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水平的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36—44)

3、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它能够担负起推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伟大的历史使命。因为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无产阶级一无所有,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加以保护;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生活在社会最下层,不炸毁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要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45—52)

四、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不可避免。(53—54)

思考问题:

1、本章如何阐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资产阶级是如何形成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3、如何认识本书中阐发的“全球化”思想?

4、马克思恩格斯怎样说明资产阶级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今天资本主义发展现状是否推翻了《宣言》的基本论断?为什么?

5、无产阶级及其斗争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够承担这一历史使命?

6、如何理解“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7、本章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参考书目

恩格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版,第373—380页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版,第210页—227页。

马克思:1852年3月5日《致约·魏得迈》的一封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版,第332—333页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版,第20—85页

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3卷

 

  •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中心思想:

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批驳了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种种谬论,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人的全面发展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基本内容: (共86个自然段)

一、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1—14)

1、共产党的性质:共产党同其它工人政党一样,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它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没有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不提出自己的特殊的利益。(1—4)

2、共产党的特点:共产党也有与其它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主要是:①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②坚持目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③由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成员和最坚决的部分所组成④有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所指导。(5—6)

3、共产党的纲领:共产党人的最低纲领是组织和领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高纲领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7—14)

二、批驳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的种种谬论。(15—68)

1、批驳共产党人要消灭个人的一切财产。如果说是消灭小农财产,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已经或正在把它消灭。如果说是消灭资产阶级财产,那不过是把资产阶级占有的社会财产物归原主,变成社会财产。如果说是消灭工人的生活资料,共产党人不会去消灭,它消灭的只是工人占有生活资料的性质。(15—25)

2、批驳共产党人要消灭个性和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在资本家的奴役下没有个性和自由,因此谈不上消灭工人的个性、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有损人利己、惟利是图的个性,有“自由贸易”、“自由买卖”的自由。共产党人消灭的是资产阶级的个性和自由。(26—33)

3、批驳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会助长懒惰之风。事实恰恰相反,资本主义私有制才造成了一部分人不劳而获,是懒惰之风的根源。(34—35)

4、批驳共产党人要消灭教育。资产阶级把自己所主张的自由、教育和法等观念看作永恒的、超阶级、超历史的观点是错误的。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共产党人不是消灭一切教育,而是消灭资产阶级的教育。(36—39)

5、批驳共产党人要消灭家庭,实行公妻。其实,家庭作为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是建立在金钱关系基础上的。这种家庭要随着资产阶级的消灭而消灭。共产党人不是消灭一切家庭,而是消灭这种家庭。所谓共产党人的公妻制也是资产阶级的污蔑。(40—52)

6、批驳共产党人要消灭祖国和民族。《宣言》认为,“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没有的东西。”无产阶级要消灭民族压迫和民族对立,而不是消灭民族本身。无产阶级只有取得政权后,成为民主的统治阶级,工人阶级才有自己真正的祖国。共产党人要消灭的是资产阶级的国家制度,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祖国。(53—58)

7、批驳共产党人要废除哲学、宗教、道德、法、自由、正义等永恒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一个时代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而一定的意识、思想也要随着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当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被消灭之后,资本主义的宗教、道德、法等观念必然也要发生改变。共产党人并不是废除一切社会意识,而是要改变具有阶级性的资本主义的各种观念。(59—67)

资产阶级在上述攻击共产党人的谬论中主要是围绕要消灭私有制和私有观念这两个方面展开的。对这场争论,《宣言》总结说:“共产主义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两个“彻底决裂”高度概括了共产主义革命在社会经济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68)

三、阐明无产阶级专政、人的全面发展等基本思想。(69—86)

1、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夺取政权,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也就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①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逐步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②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④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联合体。

思考问题:

  • 本章是如何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的?
  • 如何理解本章所阐发的“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思想?坚持其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3、马克思恩格斯如何批驳资产阶级攻击和污蔑共产党人的种种谬论的?

4、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专政基本思想的?

  • 如何理解“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本章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 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在逻辑联系是什么?

参考书目

恩格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版,第373—380页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版,第210页—227页。

马克思:1852年3月5日《致约·魏得迈》的一封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版,第332—333页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版,第20—85页

 

  • 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中心思想: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解剖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根源,阶级实质及其危害性,特别是科学评价和批评了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教学内容:

学习内容:

1、反动的社会主义

(甲)封建的社会主义

封建社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和法国,是封建势力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伪装同情工人阶级,写一些批判、攻击资产阶级的文章。

封建社会主义在理论上认为,他们的剥削方式和资产阶级不同,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一个现代的无产阶级。在实践上总是参与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镇压,经济是也不放过任何剥削无产阶级的机会。

(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一个摇摆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小资产阶级,他们中一部分人可能发展为资产阶级,多数人则贫困破产,变成无产阶级。他们感到资本主义对自己的威胁,引发对资本主义的不满,由此导致一批人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力图保存过去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条件。

(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真正的”社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德国小资产阶级把法国社会主义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文献简单搬到德国来,同时用德国的唯心主义、人道主义哲学词句去解释法国的思想。把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斗争说成是“法国人的片面性”,用“人的本质的利益”和“爱”等人道主义的词句代替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这样就抽调和阉割了法国文献中的阶级和政治内容,变成了超阶级的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当无产阶级投身到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政治斗争中去时,“真正的”社会主义一方面诅咒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及各种观念,同时恐吓群众,宣扬人民群众参加资产阶级运动会失掉一切。这种社会主义的实质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其阶级基础是德国的小市民。

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19世纪30、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加深和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也开始标榜“社会主义”,希望消除社会的弊病,同时又要保存资本主义制度,但不要由此产生的无产阶级斗争和经济危机;要资本主义制度,但不要那些使资本主义发生社会革命和瓦解的因素;要剥削雇佣劳动的资产阶级,不要反抗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他们希望保存资本主义的“好”的因素,消除资本主义“坏”的因素。这种社会主义其本质还是维护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但他们却打着“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说明了这种“社会主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早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时期,就开始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产生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6、17世纪有英国的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18世纪有法国的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等人。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还处在不完全成熟和发展时期,也产生了与之适应新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即圣西门、付立叶、欧文的学说。这种学说一是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只是把无产阶级看作一个受同情的阶级。二是不懂得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把社会改革方案看作由他们头脑中“发明”和“幻想”出来。三是不承认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极力反对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幻想通过宣传示范教育和和小型试验的途径实现社会主义。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有其历史功绩:一是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二是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图景的积极主张。但这种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作用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特别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成熟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之后,其消极和反动作用就越来越突出。

思考问题:

1、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怎样形成的,其主要错误和历史功绩是什么?

参考书目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版,第376—443页

 

  •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中心思想:

主要论述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阐明了共产党人政治斗争的策略原理。

学习内容:(共11个自然段)

一、阐明共产党人要把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和当前目标、利益努力结合起来。(1—7)

《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着运动的未来。”这就是说,共产党人一是要积极参加工人阶级当前的现实的斗争。为工人阶级当前利益而斗争。二是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长远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要努力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完成当前的任务是为了实现最终目的。这是共产党人进行政治斗争的一个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制定各种具体策略的理论依据。依据这一思想,《宣言》具体分析和提出了在法国、瑞士、波兰、德国对待其它党派的态度和策略。

二、阐发共产党人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同盟者,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8—10)

《宣言》认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因此,共产党人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剥削和政治制度的斗争。在这些斗争中,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同时,在斗争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争取一切国内外的民主党派的团结和协调,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三、结束语。(11)

《宣言》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在这场伟大的历史运动中,失去的只能是束缚自己存在和发展的一切锁链、桎梏,他们将得到整个世界。最后,《宣言》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发出了伟大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思考问题:

  • 本章怎样阐述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斗争策略的?
  • 怎样理解《宣言》最后一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参考书目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版,第210—227页

郝贵生编写

2016年7月

《新时期学习《共产党宣言》启迪犹深》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革命纲领。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

《共产党宣言》的核心理论是“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就讲透了共产主义的革命本质和根本任务。

《共产党宣言》的哲学理论是唯物史观。《共产党宣言》告诉无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此规律的主导作用下,人类社会在一定条件下必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共产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这就为我们观察社会历史发展提供了坚定科学的立场、世界观和方法论。

《共产党宣言》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指出原始公社社会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矛盾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始终是推动阶级社会不断发展的直接动力。伟大实践的历史证明,人类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阶级斗争必然导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

《共产党宣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工人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并实行民主集中制,尽可能快地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力量;代替那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以及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共产主义新社会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理论基础,系统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纲领和目标。《共产党宣言》指出,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工人运动的利益;在实践方面,它是各国工人运动中最坚决的、始终起革命推动作用的核心部分;在理论方面,它是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党的最低纲领即最近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高纲领即最终目标,是要通过社会主义过渡阶段,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典范。它阐述的科学理论,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正是在《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启迪和革命精神鼓舞下,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争取自身解放同各种反动势力进行了不调和、不妥协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走向。《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的30多年里,工人阶级政党在欧美各国普遍建立,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共产党宣言》发表70年后,列宁领导城市工人武装起义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运动到制度的伟大飞跃。《共产党宣言》发表80年前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历经辛亥革命失败,蒋介石国民党叛变,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由农村到城市完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进而完成国民经济恢复,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时期。《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多年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从欧洲发展到亚洲和拉丁美洲。

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经典著作,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的丰富思想、深刻哲理、严谨逻辑,鲜明的立场观点、科学方法的指引、真挚的为人民情怀;进一步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挡不住的无穷魅力,强大的说服力、感召力与影响力;感受到自己无论在理论功底、理论认知,还是在理论运用上还存在的不足和缺失,一种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油然而生。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担当起“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的重任,必须读经典,学理论,用经典力量,强大思想,提高素养、增强党性;用经典力量,辨明真伪、判明是非、砥砺前行。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多年来,世界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虽然是艰难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共产主义理想必定实现。《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完全正确的,仍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并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经典,得到以下重要启迪: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革命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美帝国主义“和平演变”阴谋的影响,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仍然是复杂尖锐的,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变异论”、鼓吹“发展资本主义”等噪音和杂音不时出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正在受到严峻挑战。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使自己更加坚定,只有悟透理论才能说服人。作为一名党的宣传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必须自觉地把好理论武装与思想武装的“闸门”,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切实做到“真懂、真信、真用”,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力戒形而上学,知行不一。必须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与道德高地,自觉践行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学习教育、实践养成、示范引领,力戒假、大、空。必须在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时代特点,认真分析和研究当下存在的私有化、资本化思潮,不断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建设工程,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发一分热,出一份力。

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立足中国大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成果。按照毛泽东思想真理的要求,坚定有限地利用好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使自己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经典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条条款款,不是要把《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经典捧为不可逾越的“圣经”。作为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员,我们要以正在做的事情、正在开展的工作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创新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良性互动。

要不忘初心,筑牢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之魂。《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共产主义作为不懈追求的远大理想。近一个世纪以来,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不断创新完善各项制度,就是在社会现实中不断增加共产主义的因素,向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靠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要牢记共产党的宗旨和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立场。《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以工人阶级所代表的绝大多数即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诉求。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我们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建立在劳动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个深厚伟力基础之上的。我们必须与贪腐官僚特权阶层进行坚决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伟大的斗争,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劳动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宣言》这一根本立场一以贯之的遵循和践行。

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科学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以坚定的立场,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强调,这个《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70多年的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基本原理、思想方法依然是科学真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创造力。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就高度重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科学方法这一“根据地”、“望远镜”和“显微镜”来分析中国问题。进入新世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稳人民立场,要增强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以及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意识等,既坚持了人民立场,又充分体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科学指南。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就在于它能够始终站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前列,成为全体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核心;在于它能够自我净化、自我革命和拒腐防变,不断保持肌体的健康活力。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要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还必须坚持搞好伟大的建党工程,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这些重大政治判断,是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总之,我们要结合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国际环境、国内形势和历史任务,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践行《共产党宣言》,在建设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传承好和发扬好《共产党宣言》的伟大理论精神,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进行到底!

萧绍良 发布时间:2022-05-11

《共产党宣言》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共产党宣言》在人类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内容提要】:《共产党宣言》在人类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本书具有极其鲜明的内容和特点。一、第一部公开问世的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奠基性著作。二、运用科学分析方法认识社会历史问题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著作。三、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调查研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四、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科学的纲领性文件。五、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的著作。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与革命性的显著特征。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理论源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 阶级斗争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4周年。同时,我们党即将召开二十大。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共产党宣言》无论对于老一辈共产党员还是对于青年同志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人类思想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角度谈谈《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鲜明特点。

 一、《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公开问世的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奠基性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撰写了大量著作,但公开出版问世的第一部全面阐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就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实际就是共产主义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入、系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即阶级斗争原理、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两个绝大多数原理、两个必然原理、共产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近期目的、消灭私有制原理、两个决裂原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原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理、无产者联合起来原理等等。列宁说这部著作“已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1995年版《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第305页)“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同上,第416页)同时这部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部著作中的奠基性著作。马克思恩格斯以后撰写的全部著作都是《共产党宣言》的深化展开,或者是就某一方面的深入展开。如马克思感到他在写《宣言》时,经济学理论和知识还较为欠缺,于是19世纪50年代后,他几乎把全部精力用来研究经济学说史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陆续写出三卷本《资本论》,实质就是对《宣言》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运行规律和本质认识的深化。70年代的《法兰西内战》和《哥达纲领批判》是对《宣言》中国家问题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深入展开。恩格斯70年代撰写的他的最大部头著作《反杜林论》实质是对《宣言》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及其相互内在关系的系统阐发。80年代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著作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形成过程和内容进一步阐发。《共产党宣言》对列宁和毛泽东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也完全可以说,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系列著作,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以及他晚年的一系列关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著作也都是《共产党宣言》的深化、展开、丰富、发展。

第二,《共产党宣言》是运用科学分析方法认识社会历史问题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著作。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文章和著作,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方面确实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人文方面的著作和文章。但由于他们的历史观都是唯心主义的,因此在研究和叙述方法方面都不同程度充斥着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虽然其中包括部分合理和精华内容,但总体上不是科学的结论。如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他们在对待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方面,一个是绝对的肯定,说资本主义制度好上加好;一个是绝对的否定,说资本主义制度坏上加坏。马克思主义运用他们所创立的崭新的世界观、历史观,从人类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社会基本矛盾出发,把资本主义放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放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放在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中,用唯物辩证的方法科学认识资本主义。既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巨大的历史功绩,也看到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不是用无阶级社会取代有阶级社会,而是用新的阶级社会取代另一种阶级社会,只不过阶级关系更加简单化了。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果导致生产的社会性与私人占有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其突出表现就是经济危机的爆发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逐步尖锐化,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因此,整个《宣言》都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其根本原因就是《宣言》所依据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理论是正确的,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掌握的事实材料是正确的,逻辑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推理过程是正确的。所以毛泽东在《实践论》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理,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创立这种学说时是“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3页)今天距离《宣言》写作时间已经过去近170多年了,整个国际形势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状况较比当时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宣言》的一般原理仍然是正确的。

  第三,《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调查研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共产党宣言》不仅有其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以及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而且有其极其重要的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最重要的物质原因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自觉深入到实践中特别是工人农民反对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政治斗争实践中。马克思1842年到1843年在《莱茵报》期间对关于林木盗窃法所写的一系列文章中,表明马克思已经彻底从小资产阶级的家庭和立场中转变到无产阶级方面来。恩格斯1842年11月到1844年8月21个月时间投身到英国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宪章运动中,也完成了其从资产阶级的家庭、立场彻底转变到无产阶级立场和世界观方面来。到《宣言》写作期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深入到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中,调查研究和掌握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现状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具体表现和大量事实,并坚持站在他们所创立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高度上,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这期间的每一年甚至每个月的认识都在发生变化、深入。1847年底开始写作的《共产党宣言》正是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在占有大量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没有这种实践,没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宣言》的诞生。

第四,《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科学的纲领性文件。

《共产党宣言》写作的直接原因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应欧洲工人阶级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的邀请,为同盟起草一个纲领性文件。正如马恩合写的1872年第一个《序言》所说:“共产主义同盟这个在当时条件下自然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1847年11月在伦敦行的代表大会上委托我们两人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结果就产生了这个《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整个纲领分四章内容,最主要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实质是客观地叙述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过程特别是经济危机的出现和阶级斗争尖锐化的客观事实,最后做出“两个必然”客观结论。第二章正是依据第一章的科学结论,主要阐述在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先进性、斗争的最高纲领和指导思想。尤其提出和阐发了共产党人、共产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纲领就是消灭私有制、就是实行两个决裂。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之后,尽快发展生产力,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宣言》第四章结尾用铿锵有力的语音庄严向全世界宣告:“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上,第307页)从此,世界各国共产党人都把《宣言》的基本思想写在自己的党纲上,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起名《共产党》就源于《共产党宣言》,一大起草的党纲开头的简要思想也是《宣言》的基本思想。

第五,《共产党宣言》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的著作。

《共产党宣言》之前,人类精神文化方面涌现出极其之多的优秀成果。就研究自然现象、自然规律方面,人类自中世纪之后,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开始大踏步前进,在数字、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成果大多具有科学性或体现科学精神。原因就在于其研究和论证方法是唯物主义的,结论大多也是科学的。但其研究对象仅限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因而缺乏人文精神。而在社会现象和历史方面的研究,尤其文艺复兴以后的大量的以反对宗教神学为核心的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学说兴起和发展起来。这些著作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体现和凸显以关心、关怀人的命运、价值、尊严为主要内容的人文主义精神。但是这些著作的哲学依据是唯心史观。所以其论证的过程和方法大多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且缺乏严密的科学的逻辑推理,总体结论是非科学的。因此不具备科学性和科学精神。《共产党宣言》一书克服了以往所有人类精神文化成果方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脱离的特征,既体现极其强烈的人文精神,也体现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的著作,而且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部二者内在相统一的著作。说其体现人文精神,是因为它关心和关怀主要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主体的被剥削被压迫人民即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价值和尊严,而且把无产阶级看做真正符合“人”这个字的人,看做依靠自身的革命斗争实践,改变自身命运自己解放自己的主体。而不是以往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学说表面上是关注所有的人实质是关怀、关注少数人即有产阶级的人的那种“人文精神”。说其体现科学精神,是因为它有科学的历史观为哲学依据,依靠科学的事实材料,如同自然科学著作一样,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科学论证推导的结果。这两种精神内在统一在一本著作中,缺一不可。在马克思主义之前,还没有一本著作和学说体系能够做到这一点。自此之后,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著作,列宁、毛泽东的所有著作也都体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内在统一的特征。

第六,《共产党宣言》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与革命性的显著特征。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就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共产党宣言》就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基础上的,因此《共产党宣言》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是批判性和革命性。首先《共产党宣言》科学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宣言》第一章就是在充分肯定资产阶级产生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揭露和批判了其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由此爆发了经济危机以及造成工人阶级贫困化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等。指出正是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性导致其必然灭亡和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同时还批判了拜金主义的实质、表现及其危害性。如《宣言》中说,资本主义“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同上,第274—275页)其次,批判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如封建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保守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尤其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既指出其产生的合理性和合理内容,也指出其根本缺陷和理论依据的根本错误。再次,批判了形形色色的反对共产主义的错误思潮。《宣言》指出,当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幽灵游荡在欧洲上空的时候,欧洲的一切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围剿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二章中把他们攻击共产主义的谬论归结为七个方面即: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个人的一切财产,就是消灭个性和自由,会助长懒惰之风。就是要消灭教育,消灭家庭,消灭祖国,要废除哲学、宗教、道德、法、自由、正义等永恒真理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严厉的批判。最后做出了“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上,第293页)《宣言》对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批判绝不限于理论上的批判,正如马克思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同上,第9页)“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同上,第15页)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宣言》的目的不是把自己打扮成无产阶级的救世主,纯粹依靠个人的理论批判解放资产阶级,而是把这种科学的理论武器交给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依靠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消灭私有制和完成自身解放的目的。因此《宣言》的批判性革命性的物质力量是无产阶级,物质手段就是阶级斗争。《宣言》这一显著特征延续到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全部著作以及列宁和毛泽东全部著作中。

 第七,《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理论源泉。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欧洲工人运动基本上还处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自在阶段。《宣言》的问世正是为了使工人阶级斗争转入自为阶段。《宣言》发表后,其基本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成为世界一切国家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斗争的共同纲领。《宣言》的7篇《序言》就简略指出了《宣言》的传播情况和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如《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说:“的确,《宣言》的原则在世界各国工人中间都已经传播得很广了。”(同上,第255页)“因此,《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同上,第256页)《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42年前,我们在巴黎革命即无产阶级带着自己的要求参加的第一次革命的前夜向世界上发出这个号召时,响应者廖廖无几,可是,1864年9月28日,大多数西欧国家中的无产者已经联合成为流芳百世的国际工人协会了。固然,国际本身是只存在了9年,但它所创立的全世界无产者永久的联合依然存在,并且比任何时候更加强固,……如果马克思今天还能同我站在一起亲眼看见这种情景,那该多好啊!”(同上,第264—265页)《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也谈到了《宣言》对这两个国家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爆发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的巴黎公社起义也是《宣言》的直接产物。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宣言》也在俄罗斯得到广泛传播,对普列汉诺夫和列宁也发生了极其之大的影响。列宁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实际也是《宣言》思想的延续和深化,而且从书本上的社会主义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爆发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又影响了中国,毛泽东正是读《宣言》开始了把《宣言》的基本思想应用于中国革命实践,终于于1949年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而且形成十几个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宣言》就没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宣言》改变了整个世界。尽管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在20世纪末遭受到极大的挫折,但绝不证明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至今世界100多个国家存在的共产党、工人党仍然把《宣言》的基本思想写在自己的党纲上。《宣言》在全世界至今已经有二百多种文字的上千版本,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发行总量的著作。我们坚信,在《宣言》光辉思想的照耀下,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还必将重新发展和壮大起来,直至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彻底灭亡。

正是《共产党宣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史上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显著特点,就要求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重视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和研究,真正体会其“真理味道的甘甜性”,用《宣言》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并最终在全世界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作者:郝贵生 发布时间:2022-05-08

 

 

《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建》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发展的奠基者、内涵特质的阐发者和弘扬实践的倡行者。因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首要构建者。考察其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构建的重要贡献,对于明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发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的百年历程中,对于党的理想、信念、意志、品格、价值、情感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目前,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精神谱系的内涵解读与关系阐释方面,对于党的领袖群体在构建精神谱系中发挥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实际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首要构建者,具体表现为是这一精神谱系形成发展的奠基者、内涵特质的阐发者和弘扬实践的倡行者,为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一、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发展的奠基者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打下了鲜明底色,科学阐明了精神谱系的地位作用,亲历并直接参与了精神谱系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发展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一)打下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明底色
毛泽东以其高尚的品格风范,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定立了鲜明底色。毛泽东从青少年时期就确立了救国救民、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远大志向,坚信“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毛泽东在任何强权和困难面前,都不低头、不认输,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从白色恐怖到外敌入侵,从国共决裂到抗美援朝,从超英赶美到中苏论战,从残酷的战争环境到严酷的自然条件,时刻都充满了各种风险挑战,但他始终矢志不渝、不改初心,表现出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顽强意志。

毛泽东的品格风范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影响最大的当数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不仅是毛泽东长期革命实践的思维方法、工作方式、价值立场,更是其鲜明的精神品格。实事求是,体现了毛泽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实质。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时,就在听课笔记中写下了“古者有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等语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毛泽东更是充分发扬实事求是精神,反对离开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科学原则。群众路线,体现了毛泽东矢志为人民服务的深切情怀和崇高情操。从“民众的大联合”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从“拜人民群众为师”到“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都反映了毛泽东所秉承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人民情怀。独立自主,就是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彰显了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精神气概。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以苏为鉴”“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都表现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志带领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强大信心和坚定决心。

可以看出,毛泽东不仅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缔造了中国共产党,更在精神上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以鲜明底色和政治标识。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以其个人的气质、人格、品德、信念,给中国共产党打上了深深的精神烙印,并将之融入至中国共产党的基因和血脉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人格化身和精神符号。

(二)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地位作用

毛泽东非常注重精神意志的重要作用,科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早在1917年,青年毛泽东就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从唯心主义的角度着重强调了精神力量的重要性,深受老师杨昌济赞赏。在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提出“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而“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由此可见,毛泽东注重和推崇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也在于鼓励青年通过强身健体,来追求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

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毛泽东在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基础上,更加看重共产党人精神意志的重要地位及其对革命实践的反作用。一方面,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凝练。他坚信:“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种气概、决心、能力,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才能充分展现的民族精神,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最终实现。毛泽东所概括的许多共产党人的精神,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要素的提炼,又日益融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毛泽东又强调精神意志对共产党人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精神,但精神在一定条件下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毛泽东将此观点进一步概括为“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毛泽东为鼓舞民众必胜的信心,专门题词“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抗日战争中,人人努力,个个奋进,打上十年八年,没有不能胜利的道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要求党和军队继续发扬革命精神,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对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把物质刺激片面化、绝对化的观点,毛泽东批评道:物质利益不是唯一的原则,总还有另外的原则,教科书中不也是常说“精神鼓励”原则吗?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后两者都是精神作用。总之,在充分肯定物质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毛泽东特别注重精神意志的重要性,强调共产党人要充分发挥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才能实现改造世界的最终目的。

(三)亲历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创建发展

毛泽东的一生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熟,也亲身经历和直接参与了中国共产党许多伟大精神的创建。1921年7月,作为中共一大代表的毛泽东,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这次“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重要参与者。毛泽东在中共一大上担任会议记录人员,与其他代表一起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任务,共同铸就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通过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为中国革命点燃了“星星之火”,由此也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牺牲”的井冈山精神。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踏上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毛泽东凭借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带领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人迹罕至的大雪山,穿越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最后胜利奠基西北,不仅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1935—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在陕北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不仅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还实现了中国革命从低谷到高潮、从局部到全国的历史性转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构筑起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陕北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胜利解放全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西柏坡,毛泽东还主持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向全党发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伟大号召。正是在这里诞生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增添了新的精神构成。

此外,像苏区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许多伟大精神的形成,毛泽东也都是关键参与者和重要奠基人。而贯穿于所有这些精神之中的,则是伟大建党精神,这也成为毛泽东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本遵循与核心主线。

二、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涵特质的阐发者

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深刻阐发和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特质。主要体现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核,夯实了理想信念的定力支撑,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铸就了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道德风范,赋予了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等,从而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本框架与核心要义。

  • 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核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旗帜。毛泽东自青年时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这一信仰就再也没有动摇过,并且自觉将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核。关于马克思主义对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振中国人民自信心的重要作用,毛泽东总结道:“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立党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因此,毛泽东常常号召全体党员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强调共产党人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

当然,毛泽东主张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科学指导,并不是照抄照搬经典著作中的词句,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许多重要精神,正是在探寻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所形成的,蕴含着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比如,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解决革命重大问题的光辉典范,形成了以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等为主要内涵的遵义会议精神。这些都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具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般精神特质,更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二)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夯实了理想信念的定力支撑

理想信念是人对某种思想、理论和事业所秉持的坚定不移的态度观念,并愿意为之奋斗牺牲的精神状态。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也是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能够经得受住任何风险考验的强大定力支撑。在毛泽东看来,共产主义“是自有人类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合理”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中国自有科学的共产主义以来,人们的眼界是提高了,中国革命也改变了面目”。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因此,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始终坚持要“使党变为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把许多愿意为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新党员,锻炼成为有最高阶级觉悟的布尔什维克的战士”。这些都体现出,毛泽东将追求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视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对共产主义的执着信念,内在地蕴含着对中国革命的必胜信心。中国革命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革命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势必充满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少人理想信念出现动摇,感到革命胜利的前途渺茫。面对“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在科学分析中国革命道路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还用满怀诗意的语言写道:革命的高潮和胜利就像是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强调:“为了达到建设新中国的目的,对于什么困难我们共产党人也是无所畏惧的。”他鼓励全体党员在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斗争的时候,也要充分发扬“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革命精神。可以说,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坚强支撑,共产党人付出的一切努力、一切牺牲,都源自对这一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

(三)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建,并非仅仅满足于精神内涵的抽象阐发,而是有着强烈的现实依托和价值旨归,这就是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方面,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属性,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具备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根本原因。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不论遇到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就是说,必须把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为人民群众所支持拥护,作为评判党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高标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了中国人民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屈辱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党又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消灭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使全体人民第一次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通过科教文卫等各个领域的社会建设,给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福利。

另一方面,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权力地位是人民赋予的,这也要求共产党人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精神。抗战胜利前后,毛泽东明确说:“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又反复强调:“我们国家有很多诚心为人民服务、诚心为社会主义服务、立志改革的人。我们共产党员都应该是这样的人。”毛泽东经常谆谆教导各级党员干部:“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可以看出,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毛泽东定立的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他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所明确的价值追求。

(四)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铸就了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道德风范

艰苦奋斗、克己奉公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所铸就的道德风范。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明确说中国共产党应该发挥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特别要做“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发挥“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为避免党执政后走上李自成的败亡之路,毛泽东又多次告诫全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厉行节约、艰苦奋斗。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强调:“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1965年5月,毛泽东重回井冈山时说:“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1971年12月,毛泽东在其审阅同意的《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分配问题的指示》中再次强调:“认真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坚持艰苦奋斗的同时,毛泽东还认为共产党人身上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毛泽东坚信共产党员应该“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艰苦奋斗、克己奉公是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凝结成的优良作风,既彰显出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的政治本色,也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

(五)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赋予了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气概是人在重要时刻、重大关头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气势,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具有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面临的敌人就异常强大,身处的环境就异常恶劣,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凭借“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的坚强毅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完成长征后,毛泽东深刻阐释道:“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时动情地说:“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了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

《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就被毛泽东反复提及用以形容共产党人锲而不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1938年4月,毛泽东在抗大毕业典礼上,要求毕业的干部学习愚公挖山的精神,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统移掉。1938年年底到1939年年初,毛泽东在抗大毕业典礼、开学典礼、模范青年授奖大会等多次活动上,也反复提及愚公移山故事,鼓励党员干部们“要长期斗争,永远奋斗”。中共七大期间,毛泽东又多次讲到愚公移山精神,“要大家学习愚公的精神,我们要把中国反革命的山挖掉”。特别是在中共七大闭幕词中,毛泽东更是号召全体党员要同全国人民一起,继承和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彻底挖掉。愚公移山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英雄气概的生动写照,也体现了毛泽东从精神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努力。

三、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实践的倡行者

革命精神在凝练而成之后,更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在实践中加以宣传、弘扬和践行。毛泽东在各个历史时期不仅选树了一大批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模范典型,还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使全体党员接受精神洗礼,成为自觉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载体。

(一)为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树立榜样典型

树立榜样典型,是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形式。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历程中,毛泽东通过诗词、题词、讲话等多种方式,选树了一大批承载着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英模榜样,使精神谱系超脱了抽象的意识层面,变成了一系列鲜活具体的个体,更加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与弘扬。

毛泽东所树立的榜样典型,既有劳动模范、战斗英雄、党政干部、文学艺术家等先进人物,像鲁迅、白求恩、徐特立、吴玉章、邹韬奋、吴满友、赵占魁、张思德、刘胡兰、雷锋、焦裕禄;又有农村乡镇、社区厂矿、学校机关、作战部队等团体单位,像井冈山根据地、中央苏区、抗日军政大学、南泥湾、西柏坡、南京路八连、大庆油田、大寨公社、鞍山钢铁等;还有感天动地、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像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创立、工农红军长征、抗美援朝、“两弹一星”等。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一处处记载着奋斗故事的地方,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迹,都成为不同历史时期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明坐标。

题词赋诗作文、发表讲演谈话和举行各类仪式,是毛泽东树立模范典型的重要方式。在毛泽东诗词中,赞颂英雄先烈、讴歌革命精神的作品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比如《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七律·长征》(1935年)、《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等,留下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不朽诗句。这些高度凝结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史诗篇章,业已成为全体共产党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精神标识。

各类题词祝词,则是毛泽东更为直接说明某一精神内涵特征的表达方式。例如,毛泽东为白求恩题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为邹韬奋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为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等等。这些耳熟能详、历久弥新的话语,不仅有力地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还深刻地塑造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此外,各种仪式以及仪式上的发言,也是毛泽东树立英模典型、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重要方式。这些仪式包括开幕式、闭幕式、表彰会、追悼会、纪念会、送别会、开学典礼、结业典礼、各级干部大会等。例如,1943年5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召集的延安干部大会上,着重表扬了八路军第七一八团团长陈宗尧和政委左齐为战士们背米、做饭的事迹,鼓励全体党的干部都要学习这两位同志的精神,强调“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1944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做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开篇即提出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而“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以此表达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通过开展学习教育运动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运动,是毛泽东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全党宣传、认同、践行的重要途径。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学习教育运动,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数延安整风运动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整风整党运动。这些运动在集中解决思

问题的同时,也注重党员干部精神层面的涵养改造,塑造起中国共产党的优良精神品格。

延安整风运动的主题是“认真的切实的整顿学风、党风、文风,改造工作,团结干部,团结全党”。整顿“三风”实际上就是对党内风气、党员精神的整顿改造,弘扬实事求是、团结统一、鲜活生动的精神。其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反对党八股”等演讲,抨击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不良作风。例如,毛泽东批评以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为代表的主观主义,“是只看到片面,没有看到全面”。对于宗派主义,毛泽东批驳道:“他们在口头上虽然也说尊重党,但他们在实际上却把个人放在第一位,把党放在第二位。”对于党八股的文风,毛泽东斥责其“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在整风运动中,全体党员通过个人学习整风文件、撰写思想报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环节,逐步实现了思想一致和精神提升。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与思想转变相伴而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集中反映了全体党员精神面貌的彻底转变,为党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部分党员出现的骄傲情绪、官僚作风、思想不纯等问题,毛泽东特别强调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并决定再次以整风的形式予以纠正。1949年10月,毛泽东号召“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此,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全党应在1950年夏、秋、冬三季进行一次大规模整风运动,以“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改善党和人民的关系”。1950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明确提出要严格地整顿全党作风。这次整风结合1951年年底开始的“三反”运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又接受了一次思想教育与精神洗礼,大大纯洁净化了党风政风,使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发展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为了进一步肃清党内仍然存在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等不良风气,毛泽东再一次领导开展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1956年8月,毛泽东在八届二中全会上号召共产党人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因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1957年3月,毛泽东特别强调说:“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好发扬出来”。1957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又一次在全党展开了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虽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演化为反右派斗争,但毛泽东为改善全党作风,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传承中国共产党优良精神品质所作的艰辛付出和不懈努力,无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四、结   语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对于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相结合”在精神层面的集中体现,也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密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吸收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发展、内涵阐发、践行弘扬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中国共产党也开创了善于总结精神的优良政治传统,营造了全体党员崇尚精神的良好政治生态,形成了能够充分发挥精神伟力的独特政治优势。当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必将诞生更多新的精神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李永进,博士,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亦泽,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来源:原刊于《毛泽东研究》2021年第6期)

http://www.kunlunce.com/jczc/mzdsx/2022-04-21/160604.html

 

《承认阶级,很难吗?》

《毛选》读后感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对于这篇文章,人们往往关注的是本文中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介绍,以及革命同盟军是谁的问题。此文实则还有个预设的前提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个阶级社会。

只有承认阶级,承认存在一个阶级对另一些阶级的压迫,才有进行各阶级分析的必要,才有革命的必要。倘若我们并不生活在一个阶级社会,不存在阶级压迫,各阶级的分析和无产阶级革命自然也无从谈起。

也许有同志会觉得我在说废话,社会存在阶级,存在阶级斗争,不是公认的吗?《共产党宣言》开篇就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是的,对于已经产生阶级觉悟的同志来说,这并不是件难以理解的是,然而,如今仍有很多人无视这一点,认为社会并不存在所谓的阶级。他们有些是无意的,有些则是有意的。

我读中学的时候,读过一篇自称女博士的作者的文章,原文已找不到了,只记得大致内容。

她家世代农民,恢复高考后,她有了考大学的机会,几个姐姐早早辍学,把上学的机会留给她,她也不负众望,一路读到了博士。后来好像考上了公务员,找了个不错的对象,现在过得很不错。

回顾完往事,分享人生经验的时候,她就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不存在阶级”,只要奋斗就能改变命运。

以社会个别人的成功经历来作为否认阶级存在的根据,是庸俗的人惯用的论证方式。殊不知,他们可以用十个百个的成功案例否认存在阶级,我们也能以千个万个失败案例证明阶级存在。

 

区别只在于,只有成功者才有被曝光的资格,普通人只能做沉默的大多数。对此有个专业的名词,叫做幸存者偏差。

我国有个非常励志的成语,叫做“天道酬勤”。周恩来总理也说:“求学贵勤,勤则一生之计定矣;人人能勤,则一国之事定矣。”

勤劳是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勤劳,但只要在社会混上几年,我们就会发现,勤劳并不是成功的唯一要素,甚至对很多人来说,勤劳一辈子也还是摆脱不了贫穷。

我们看看井下面庞黝黑的煤矿工人,看看凌晨四五点就开始工作的清洁工人,看看工地上灰头土脸的建筑工人,他们干着世上最辛苦、最劳累甚至最危险的工作,却有几人在最后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呢?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高赞回答。

一个东北女孩,父母下岗,父母为了供她上学,当过后厨、服务员、小学辅导教师、保险推销员、摆地摊。

女孩也很努力,没辜负父母期望考上大学,大三实现自力更生,没再问家里要钱。

在其他同学啃老考研、考公的时候,她找了份月薪4000的工作。

干了两个月,对工作不满意,选择在职考研,一举考上211研究生,现在在武汉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工作,月薪7000。

下班她还会去一家剧本杀店兼职做主持人,带一个本提成60—90,每月因此能多赚一两千,但也因此过上了朝八晚十一的生活。

她当主持人时遇到了一个客户,99年生人,初中学历,又矮又丑,游手好闲,却经常每晚一包35的槟榔、22的烟、点个外卖20多,玩个本59,一晚至少消费150。

女孩奇怪,这么挥霍,将来怎么买房娶媳妇。后来才知道,这个客户是武汉土著,家里拆迁,分了700多万。

女孩算了一下自己的收支,房租1000,生活费2000,,每月大概能存6000,一年就是七万,赶上客户现在的水平,要这样继续工作100年,而这只因为几十年前她住在那里,客户住在这里。

在家里,父母一直以她为骄傲,觉得自己闺女有本事,但女孩知道,当年父母400块钱工资时就能买到的房子,她却很难买得起了。

普通人家的孩子这么努力,却赶不上一个游手好闲的拆迁户。奋斗改变命运,是不是感觉成了个笑话?

著名法律博主、律师法山叔在其小说《幽暗线索》中写道:

“很多事业有成的富二代、官二代们总在强调自己的成功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

其实从他们的视角来看,的确如此:名校是自己考的,钱是自己赚的,人脉关系都是自己打点的。

但是他们不知道,如果父母没有足够的资源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他就未必上得了名校,如果没有给他100万的启动资金,没有给他这么多和蔼可亲又实力雄厚的叔叔阿姨,他就什么都不是。

普通人光是攒那基础的100万,可能就得花一辈子的时间。

对于真正一无所有的人来说,光是活着他们就得拼尽全力了。”

我父亲终身从教,母亲起早贪黑做生意,老老实实纳税,每年都攒不下几万块钱,而某些人光逃税罚款就是以亿为单位。然后有人跟我说这世上没有阶级,我就觉得很扯淡。

 

那么为什么?为什么世上的大多数人兢兢业业地工作一辈子,也过不上称心快意的生活,有的人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常人毕生都攒不到的财富,尽情地追求诗和远方?真的是因为后者比前者更聪明、更勤劳吗?

显然不是,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有个好出身,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是特权阶级。

正视阶级的存在,废除私有制这个造成阶级压迫的根源,我想,这就是我们读《毛选》的意义和目标所在。

作者:汉江墨客 发布时间:2022-04-07

《年轻人应该如何读《毛选》》

知乎上有大学生问,如果要读《毛选》,需要先读哪些理论基础和书籍?

我的建议是,如果想读,直接读就可以了,教员的文章,就是给每一个普通人看的,没有那么神秘。

但是偏偏有人不懂装懂,说不能先读《毛选》,需要先读马列原著,最后读毛选…….

看到这位大神“不建议先读毛选”我就笑了,最近这类回答在各类马列问题下高强度复制粘贴,开口就是“不建议先读毛选”,简直把自己当成“普世真理”一样。

你知道毛先生当年先读的马列主义书籍是哪一本吗?就是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介绍社会主义的几篇文章而已,然后才是《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

什么先读毛选会读成“毛右”?一个人成为“左翼”,还是“右翼”,和他读什么书关系不大,和他的立场、他的价值观关系很大,蒋介石、吴稚晖、汪精卫、戴季陶、吴佩孚也读过社会主义理论,但他们是把屠刀杀向工农的右派刽子手;张国焘熟读马列经典,结果他叛变了革命,投降了蒋介石。

我不知道当代某些“左翼”同志为什么要学得一副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毛病?马列经典不是被他们拿来经世致用,而是被他们当作《圣经》供奉起来,成为划分“贵族圈子”的身份证。我看你们不是左,你们才是真正的“反动”。

 

实际上,《毛选》是最没有门槛的马列主义读物,说的都是最朴实、最通俗易懂的道理,工人、农民、商贩、军人、学生,一读就懂,一听就明白……

 

《毛选》不只是方法论,同样也是世界观。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让你一眼就能看清中国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让你能够看到中国农民阶级蕴含的伟大力量,以及作者对农民饱含的深情;《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用最通俗的语言讲清楚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最本质的问题之一……如果你真能读进去,吃透他的想法,你必然是个热爱人民、同情弱者、尊重事实的唯物主义者、一个真正的左派。不存在一个善良有同情心的孩子读毛选读成右派的情况。

实际上,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这个人和他的思想,那么读《毛选》确实需要一些前置条件,比如说你要通读中国近代史,你要读一读毛泽东传记,你要了解他每一篇文章创作的背景,这在文学上叫做“知人论世”。

高赞答案说你要先看马列著作,再去读毛选;实际上说反了,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中国的问题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是有不同的,中国的问题具有特殊性、复杂性,中国的革命也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现实是没有隔膜的,但对欧洲的革命史、欧洲的社会问题是有疏离感的……如果你先从《毛选》入手,把中国近现代的问题搞明白了,再去读马列著作,再去研究《国家与革命》、研究《资本论》,你就会发现豁然开朗。

如果你能搞清楚中国底层农民为什么要反抗地主压迫,为什么要反抗帝国主义入侵,你就会顺理成章搞明白马恩所说的“阶级矛盾”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能搞清楚中国近代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你就会搞明白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中一边夸赞资本主义创造了伟大的现代文明,一方面却又断言它们必然走向灭亡;如果你能真正明白什么是《论持久战》,你就会搞懂“左倾”、“右倾”、“投机者”的真正含义;如果你能读懂《毛选》中一遍又一遍强调我们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你就会了解为什么国际共运百年来为什么会遭遇那么多挫折和失败,以及我们走的是多么艰难而伟大的一条道路。

你让一个从未接触过国外生产生活、从未系统学习过西方历史的大学生一下去就去读什么《英国工人阶级现状》、《法兰西内战》、《反杜林论》、《哥达纲领批判》,你是想让他们读成只会念经报菜名的B站弹幕“一样怪”、知乎评论区魔怔人吗?起码要先读一读国际共运史吧?起码要先读一读世界近代史吧?

五大导师的文章各有各的优点,如果说“入门”,实际上教员和列宁同志的文章是最好入门的。所以我建议,先读毛选,再读列宁,再读马恩,穿插阅读导师们的传记和各国共运史。

我是个弱小无知的人,我的意见绝不是真理,我也没有资格教导任何人,我只是从我个人浅薄的经验出发,总结的一点对我个人有用的东西。

资质驽钝如我,就是这么学习的。

作者:申鹏

发布时间:2022-04-03

《孩子们研读《毛选》——民族最大的自信》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他们有什么样的成长,决定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

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强”字,包含的是“三观”形成,价值取向和理想、信仰的形成。《毛选》便是这一过程中的最好的营养!

《毛选》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之集大成,也是人类千万年文化之集大成,是业经中国革命和建设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刷新了人类文明的新高度,指引和承载着中华民族及全人类希望的未来,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最伟大的贡献。

《毛选》代表的是天下99%的人,代表的是公平正义,代表的是天道人伦,代表的是人与人的共生共存,代表的是幸福与安宁,代表的是人的文化和人的尊严。

《毛选》是社会主义,是公有制,是共同富裕……是人类通往幸福彼岸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毛选》深刻阐述了人的世界是协作而不是零和,是竞赛而不是竞争,是分享而不是独占,是文明而不是野蛮。

《毛选》赋予的法律是强化天道人伦的而不是维护资本家利益的良法,培养的人是讲道德的,生产的食品是安全的,锻造的社会养小三是不可以的,孩子是自己的,教师是不收补课费的……贪腐是不行的,劳动是光荣的,穷人是有奔头的,人与人之间是友善的,整个社会是阳光的。

背离《毛选》,无论是中华民族还是全人类,都将陷入百年孤独。这并不是冠冕堂皇的说词,而是人们越来越深的体会:当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再安全,吃的穿的住的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都要提防的时候;当新冠病毒这种要命的东西,也有人希望它长期存在,利用它赚钱、赚大钱的时候;当三年动态清零用功巨大还是没能清零的时候……人们从《毛选》找到了破题之门——消灭私有制。

中国需要《毛选》,人类需要《毛选》。实现这需要的根本途径就是学习和传承《毛选》。

已经好长时间了,长得真的让人失望——很长时间里我们看不到这一根本途径。《毛选》被搁之高阁,很多人不学了,甚至出现了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错位——前者漠不关心后者拼命召魂。

《毛选》是党的根,也是我们这个民族行稳致远的根。很长时间里,我们都在担心——支撑我们这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会不会断裂?我们会不会出现群体性精神缺钙?我们的子孙后代会不会成为一副弱骨?能不能担纲和取胜复兴路上国际国内的各种斗争?

好在生活是最好的教员,好在否定之否定这一伟大的辩证法的召唤和指引,好在我们这个民族懂得自省,好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神州召唤毛泽东。于是,《毛选》与毛泽东热悄然而起,迅速热浪盈天,走进决策层,走进普罗大众,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了亿万人的心中,越走越广,越走越深。今天,已经走向了孩子——我们的孩子也捧起了《毛选》!

你看,孩子聚精会神研读的表情,你看,孩子触动思想的思考表情……

山高水长,魂牵梦萦,伟大的思想、精神、理论、道路、智慧在传承。

此情此景,我们不禁想到了百年前韶山村里的那个农娃意气风发《咏蛙》的志趣情韵: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个农娃成了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

是的,格局、自信、信仰和气魄就是这么炼成的,希望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呵——

看到孩子们研读《毛选》的场景,我们仿佛看到了洒入孩子心田的种子在萌发,坚信会长成无边无际的森林,给予我们这个民族未来一派绿水青山,大木擎天的壮丽风景。

作者:佛兰次小区 发布时间:2022-04-19

《消灭私有制是马克思主义最经典原理》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人的“圣经”——《共产党宣言》昭告天下:“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以上的“一句话理论”、“两个彻底决裂”,从本质上表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伟大初心和历史使命,这是最精辟最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因此,消灭私有制是消灭剥削压迫、消灭阶级的前提,是共产党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所在,是共产党员入党誓言的本质内涵。真正的共产党员务必牢记、终生践行。

马克思主义原理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思维最普遍的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带领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和锐利武器。人类社会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三种私有制形态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后一种私有制社会,也是最完备的私有制社会。私有制(衍生品是私有观念——个人主义)是人类社会的万恶之源。私有制社会制造了无穷无尽的人类祸害和灾难。私有制与有利于人类的真善美、生机活力水火不容,是与假恶丑、腐败没落紧密相连的。私有制社会形成了劳而不获、获而不劳与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天大不公。私有制社会不断地把好人变成坏人,把人变成鬼和恶魔。私有制社会就是个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就是个人吃人的社会。只有消灭私有制,特别是只有消灭了最完备的私有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才能砸烂奴役人民的铁锁链,才能消灭残害人类的一切罪恶,才能有真正的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和谐、友善和文明,才能有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才能使人类彻底摆脱动物兽性而成得到彻底解放、成为世界的主人,才能构建起真正的人类运命共同体——共产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最完备的私有制、人类最后一个社会剥削制度,剩余价值规律是它的基本社会规律;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它的死症;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它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私有制把一切变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导致道德沦丧,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更加彻底地残酷地剥削无产阶级,决定了它的黑暗性、腐朽性;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对内残酷压榨、巧取豪夺,对外资本输出,攫取高额利润,战争掠夺、称霸世界,决定了它的寄生性、疯狂性和垂死性。

当今世界,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就等于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剥削,消灭了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的死症决定了其必然灭亡的总趁势,也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极其重要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象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一样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质的飞跃——进入无阶级剥削和压迫、最公平合理的社会。人类有史以来,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而产生的最先进的阶级、唯一能担负解放全人类使命的阶级——无产阶级(经过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最广大的人民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不过是顺应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尽早把资本主义社会送进历史博物馆、彻底结束私有制统治的必要条件而已。

作者:蔚严春

发布时间:2022-03-25

《中共一大13名代表最终有五种结局》

1、 一直参与革命并领导革命走向胜利的有两人:毛泽东、董必武。

2、 革命斗争中牺牲四人: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被敌人杀害,王尽美病故,也算是烈士。

3、 曾经脱党但坚持革命的两人:李达曾经脱党,后来又再度入党;李汉俊曾经脱党,但是解放后回来了。

4、 从“一大”代表到脱离革命走向对立面,再到寻找组织、迷途知返的两人:刘仁静和包惠僧,当然他们不能再重新入党了。

5、 叛党变成反革命的三人: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而陈公博、周佛海成了汉奸。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这些人都没有想到将来到底会有怎样的结局,这些不同观念的人以一种学术研讨的形式参加了党的建设。1982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读研时曾访问过当时唯一在世的“一大”代表刘仁静。我问他,为什么您当了“一大”代表? 他说,当时只是说要开个会,李大钊有事儿离不开,罗章龙和邓中夏又很忙,就让我和张国焘去了,我根本没想到那是那么重要的一次会。

那时,就像在茫茫黑夜之中,50多个知识分子,选出10多个代表开一个会,将来的前景怎样谁能想到?那时他们确实没有感到他们从事的将是一个开天辟地的事业。

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的中共“一大”,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中共“一大”理所当然地成为党史研究的一个重点。这里,对近年来学界关于“一大”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作以简述。

中共“一大”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召开的吗?

对于中共“一大”会议的发起筹备问题,以往学术界根据董必武、李达等“一大”代表的回忆认为,马林来华之前国内没有召开“一大”的动议和筹备活动,所以“一大”的召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提议有关。还有学者提出,尼克尔斯基是中共“一大”会议的具体发起建议者。

针对以上说法,最近有学者予以了否定,并认为中共“一大”的发起者更不可能是尼克尔斯基,中共“一大”是自行筹备召开的。虽然在名义上马林协助尼克尔斯基,完成远东书记处的工作,但在全局性的工作中,马林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另外从两人的经历来看,马林赴华时已经拥有了在东方殖民地工作的丰富经验了,这一点远非尼克尔斯基所能比。所以不难理解马林在实际工作中对中共的早期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尼克尔斯基来华身份与中共“一大”的召开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所以,中共“一大”的召开,既不是马林的建议,更不是尼克尔斯基建议召开的。

中共“一大”的开幕仪式是在哪里举行的?

党的“一大”会议召开的主要地点是位于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的李书城(李汉俊哥哥)家里,最后一次会议是在嘉兴南湖召开,这些在学术界本来已是共识,没有异议。

但是,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博文女校也是“一大”的会址之一。他们的依据是:陈潭秋在1936年《共产国际》上著文:“7月底大会开幕了……就在博文女校楼上举行开幕式。”张国焘也有类似的回忆:“我们交流意见的结果,决定7月1日正式举行大会,开会地点租用法租界蒲柏路博文女校的课堂。”这些都说明了“一大”开幕于博文女校。另外根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文中记载推出:中共“一大”第一次会议(开幕会)和第二次会议都在博文女校召开,分别是7月23日和7月24日,之后休会起草文件占用两天,第五天才转到李汉俊哥哥家继续开会。不过,这一观点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包惠僧究竟是不是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

史学界对出席“一大”的代表人数一直有争论,主要是12人说和13人说,以往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包惠僧是否具有代表资格上。关于包惠僧的代表资格问题争论一直比较多,有“正式代表”和“非正式代表”两种主要说法。“正式代表”说中又分为三种:一是“湖北代表”说,这种说法主要见之“一大”代表张国焘的回忆,在学术界持这一说法的基本没有。二是“广东代表”说,在“一大”代表中,周佛海、陈潭秋、董必武及包惠僧本人都持这一说法,在学术界支持这一说法的也比较多。三是“陈独秀指定的代表”说。

“非正式代表”说则有两种说法:一是“串门子”说,出自“一大”代表刘仁静的说法;二是“观察员”说,此说最早出自日本学者小野信尔的《图说中国历史》一书(1977年版),在中国学者中也有持该说者。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观点比较一致,认为包惠僧是中共“一大”广东代表。此外,还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那就是包惠僧是临时中央和陈独秀之间的联络员。有学者认为,包惠僧代表资格争议的原因是没有搞清他的身份,包惠僧不是代表,是陈独秀派往临时中央和向大会组织者汇报说明情况的使者。

最长寿董必武90岁1975年去世.去世最早的是最年轻王尽美 27岁。湖北刘仁静19岁参加一大。解放后任国务院参事。1987年8月5日 在北京遭车祸去世。至此,最后一位一大代表去世,享年85岁。

作者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毛泽东

1944年9月8日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张思德同志在陕西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