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简介》

互助Mutual Aid, Mutual Help,来源于中文,是指通过合作实现双方都获益的一种生物关系,如,互助合作、互助组、互帮互助。
人类互助类似于生物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共生的一种形式,其中每一物种对另一物种都是有益的,能提高两者种群的增长率和成活率,如犀牛和犀牛鸟,寄居蟹和海葵,还有鰕虎鱼和枪虾等。共生的生物体成员彼此都得到好处。
社会互助(包括经济上的互助和精神上的互助)是特定的社会群体包括家庭、社区、团体、企业、组织成员之间的民间互助行为,是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社会互助不是单向的关怀和帮助,而是一种社会交换。“自愿”和“非营利”是其特征,社会捐赠和成员自愿交费是其主要资金来源。
社会互助包括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组织的群众性互助互济、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组织的慈善救助和城乡居民自发组成的各种形式的互助组织等。
1977年前后,国内的一些企事业机关单位先后成立了职工互助会:平时共同集资,遇到其成员婚丧、灾害或患病,给予补助或借款的互助组织。1983年8月,本人参加工作的首月,37元的工资,只领到了35元。一问,才明白扣了2元给工会,以后每月都要扣2元。扣去的互助金,职工离职时会无息退回。
“来会”是典型的民间互助,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很是流行。
所谓“来会”是指这样一种安排:若干单位同事由发起人召集到一起,按抽签或加入先后的顺序决定“来会”顺序。比如,某单位有11人“来会”,发工资的当天,每人给(无息借给)甲10元,这样甲当月就额外有了100元,可以买心仪的大件了。次月每人给(无息借给)乙10元,以此类推,直到每人给(无息借给)最后一位10元,才结束一轮“来会”。次月启动第二轮“来会”:上轮的最后一位成为此轮的最一位“来会”者,其他以此类推。
社会互助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观念和行为之一。相互认同、相互依存成为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社会互助或为受助者提供资金,如,捐赠、互助基金和义演义赛义卖等,或为受助者提供服务,如,邻里互助、团体互助和慈善事业等。
社会互助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人类最为朴素的情感出发纯粹利他主义的相互支持,二是从功利主义的理性出发的相互依存。前者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后者从人类社会有了剩余产品之后就越发突出了。在当代,这两个层次的社会互助交织在一起,成为现代社会的社会支持网络的一个特征。
我国政府提倡第一层次的社会互助,也支持第二层次的社会互助,因为社会互助本来就有其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的一面。
2016年3月10日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阚珂在两会上说,国家允许互济互助抱团取暖
慈善法第110条规定,城乡社区组织、单位可以在本社区、单位内部开展群众性的互助互济活动。在社区内部,在一个单位组织内部,可以搞群众性的互济互助活动。这个用通俗的话来说就叫抱团取暖。“抱团取暖”和通过慈善组织做的慈善是有区别的,今天我有困难了大家帮助我,明天你有困难大家再帮助你。彼此帮助时会有得到他人来日帮助的回报预期。为了大家互相帮助,今天帮助你,明天帮助我,我帮助你就有一个预期,我将来接受帮助,我有一个回报。这个不禁止,你们可以去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过: 法无禁止皆可为;
社会学家认为,互助是一种自然法则。人类社会中跨越种族、国籍的国际互助越来越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的认同。
MMM是第二层次的跨越种族、国籍的社会互助,即国际互助,遍及118个国家和地区。
编辑整理:李庐年
2018年4月23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