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式人生,从分期付款开始

分期付款,看似简单、方便,但却是一个大坑。不仅让你透支明天的金钱,更是在透支你的人生。

 

最近,闺蜜小贾特别缺钱,每次工资没发几天,就开始四处借钱要周转。

问了好几次,她才吞吞吐吐告诉我,因为前段时间买东西有点狠,现在,每个月工资一发下来就得还4000多的分期。

 

其实,像小贾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甚至网上都有段子说,现在人跟人之间的问候,应该是“花呗还了吗?”“分期还剩多少?”“白条还有余额吗?”

 

分期消费太常见了,在一二线城市中,有70%以上的年轻人都曾用过分期。

轻轻松松就缓解了经济压力,穷人也能买得起。

 

哪怕最新款的iPhone,只要分12期、每个月还895.74元,一个普通白领也能用上苹果的顶配手机。

 

即使这样,我今天还是想要怼一怼分期,让你们看一看,这个看上去如此便捷的方式,实际上暗藏玄机。

 

对于很多人来说,分期并不能让他们利用通货膨胀的红利省一大笔钱,反而很容易会变成一个坑。

 

你要相信,你分期时有多爽,还款时泪就有多咸。

 

省钱,只不过是看上去而已

只要你购物,商家就在变着花样鼓动你分期。

 

购物时,各种0息分期的广告,不断诱惑你去买买买;

付款时,一键分期的按钮,只要额度够就能分期;

刷卡后,立马就有短信提示,你可以选择快速分期;

还款时,也有账单分期的选项,告诉你还款不必太辛苦……

 

如此大张旗鼓,就是为了能在你身上赚钱。

因为,看上去0息的分期,实际上真得是很贵。

 

虽然,在分期的时候,金融机构都会强调没有利息,但他依旧会收取手续费,其实就是变相的利息。

 

就拿前文说的手机来说,在官网,它的售价是9999,如果你分12期,每个月的还款895.74, 总还款额就是10748.88,手续费就是749.88。

 

按照分期的宣传,一年手续费只有7.5%,就算是利息也是很低了。但如果你相信了,就太天真了,因为你每个月都在还款,欠款一直都在减少,在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本金就只有833.25元了,但手续费还是按照欠款9999元来计算的。

 

为了算清它真正的利率,我专门请教了在银行工作的同学,结果一算才知道,真正的月利率是1.13%,真正的年利率是13.57%,都快接近15%了。

 

 

 

你以为分期很划算,实际上都快直逼高利贷了。而且,还有很多银行,哪怕你中断了分期,想要一次性还清,手续费该收的还是会收,而且一分钱都不少。

 

曾看过一组数据,靠着这种分期业务,某银行在一年的个人贷款业务就达到了5454.07亿元。

 

这下你明白了,为什么这些金融机构,总是变着法子让你来分期,还不是因为这中间的利润很客观。

 

很简单啊!明面是让你提前实现梦想,暗地里是业务员的业绩有了保障。

 

分期好还,欲望却难填

也许,你会说,没有利息、没有手续费的分期,就是白借钱给你花,这样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即使如此,我的态度还是坚决不!因为你一旦尝到了分期的甜头后,日后哪怕有了利息和手续费,你还是会去分的。

 

经济学家Prelec发现,人们在用信用支付时,能够体会到强烈的“消费快乐”。

 

这种拿别人钱买买买的快感,很容易感到一种痛快。虽然,还款时会肉疼,但比起快感来说,根本就算不上什么。

 

跟所有女孩子一样,小贾喜欢买一些好东西犒劳自己。

 

因为工资不高,为了早早用上心仪的东西,她开始用分期。“提前实现愿望,压力还可以分摊,这多好!”

 

只需要一点钱,就能用上戴森吹风机、lamer面霜、前男友面膜,很快,小贾就陷入了分期的自嗨中。

 

一开始,她还会在意手续费,后来索性不管了,觉得多花一点钱也值。

结果一年多过去了,很多好东西搁置了,网上吹爆了的贵妇护肤品,也没有让她变成林青霞。

 

在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棘轮效应,就是指人的欲望会不断膨胀,一开始只是要一支口红,后来想要的是整个色号的口红了。

 

很多商家就是利用人的这种心理,先用0息0手续费让你尝个甜头,等你欲罢不能时,就开始渔翁得利,坐收手续费了。

 

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力想得有多么强大。

很多时候,我们不过就是池塘里的小鱼儿,明明都已经看到了同伴因为一时贪心丧命了,可是当鱼钩下来的时候,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咬上去。

 

你不光是在花明天的钱,还在断明天的路

也许你会说,人生的乐趣就在买买买,那我也劝你不要依赖分期。

 

在贴吧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网友准备买房,定金交了、合同签了,结果房贷批不下来,最后房子没买成,白白损失了几万块钱。

 

银行拒贷的理由是,她的征信不好。

 

网友挺郁闷的,之前有刷信用卡的习惯,虽会分期,但每次都是按时还款,怎么征信就不好了。

 

结果,她一问专业人士才知道,自己的征信就是被她之前的分期习惯给搞坏了。

 

分期实际上是属于贷款,如果借款机构是正规的银行、金融机构,那征信报告上就会体现为贷款。

 

但如果,你是买手机、美容、上英语课办了分期,那你欠的大多都是一些民间的小贷公司,它们不仅利息高,在征信上还显示为小贷,这比正规银行的要更损耗一点。

 

而且,很多时候每办一次分期,征信上都会有一次查询记录。

 

所以,哪怕你是按时还,但对于审核人员来说,他会觉得,你得多穷啊,就连几千块钱的东西都买不起,还要分期才能还得清。

 

不良征信需要5年才能消除,一般房贷参考的都是五年内的记录。

 

不要以为自己以后不买房,征信没有什么关系,等到你用征信的时候,那时后悔也晚了。

 

那时,就只能找更坑人的小贷公司了。

 

不要被外界迷惑,是时候该逃离了

去年双十一,网上出现了一个新词“暴花户”。指的是一些人,本身没有什么钱,但特别敢消费,经常莫名其妙地就能花掉一大笔钱。

 

这些人之所以这么敢花,最主要的就是整个社会都在鼓吹“买买买”。

 

“包能治百病,如果一个包治不好,那就买两个”、“过有品质的生活,这才能对得起自己”、“不涂口红的女人,是没有未来的”……

 

没钱了,只要小手点一点,几秒钟账户就多了几千块钱;只要小手点一点,再贵的东西,分期也能买得起。

 

身处这样的环境下,年轻人买得心安理得,欠得光明正大。这就像是泡在温水中的青蛙,当水温一点点上升的时候,它们不但没有逃离,反而还享受着温水中的快感。自以为很安逸,实际危机重重,最后,只能是在快乐中被煮熟。

 

其实,人跟青蛙一样。在一个大环境中,不会居安思危,只会因为跟大众步调一致,就压根不会考虑风险。就跟着周围的人一起在自嗨中过活,压根不知道再不逃离,就要死了。

 

这就是现在年轻人的现状,被各种买买买裹挟,被触手可及的分期诱惑。

但越是在这样的时刻,年轻人就越该保持一种清醒,越要远离这种太容易获得的快感。

 

所谓的诱惑,不过是被你放大了而已

曾有一群经济学家,对印度穷人做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越是穷的人,越容易冲动消费。

 

道理很简单,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人性就是这样,会不自觉地放大得不到东西的优点。

 

小贾就说,她分期买的第一个东西,是一套贵妇护肤品,当时花了10000多。

当时,各大美容博主都在推荐这个护肤品,说是用完皮肤特别好,人都能瞬间年轻10多岁。

 

看多了这样的推荐后,小贾当时就心动了,咬了咬牙买了一套,分了24期。

终于得了心心念念的东西,小贾高兴坏了,可是没多久,她发现效果很一般,并没有让她的皮肤改善多少。

 

不是因为那个东西有多好,会让你心心念念;而是因为你在心心念念的时候,不自觉地夸大了拥有它的幸福感,夸大了它的作用。

 

就像你的男/女神,在没有得到的时候,你就戴着滤镜去看对方,觉得他/她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结果,当你费尽心思得到后,才发现也都不过只是普通人而已,一样会打嗝、一样会放屁、一样会在厕所里便秘。

 

对生活有追求是好事,但千万不能被自己的欲望奴役了。尤其是,当你把诱惑放大后,更要保持一点冷静和理智。

 

不然,你就会发现,欲望这个怪兽是永远都满足不了的,在它跟前,你不过只是一个小渣渣,咬一口连牙缝都不够填的。

 

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但别让自己压死

曾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告诫,是说年轻人要趁早明白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也许,你的同事跟你都拿着8000的月薪。但你不能看着同事买买买,自己也跟着肆无忌惮地买买买。

 

因为,每个人身上背负的东西不一样,也许,他的女朋友不需要他来买房;他的父母都有养老金,不需要他来赡养……

 

而你的女朋友,不仅要车房,还要一笔不菲的彩礼钱;你的父母,再过几年就丧失了劳动力,只能靠着你养活。

 

一个人最怕的不是负担大,而是认不清自己,盲目从众,最后却被负担压垮了。

 

当然,也不是要把分期一竿子打死,只要你足够理性、利率恰当,分期也是一个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

 

但在分期前,请一定保证三点:

① 看清分期利率,不要自己辛辛苦苦赚得钱,白白给别人做了奖金;

② 购买前要理性,千万别把自己的信用额度当成自己的钱来花;

③ 如果一定要分期,每个机构的利率不同、各个期限的利率也不同,多对比几家再下手;

 

分期确实爽,但这种爽终究只是地上的影子,它永远不长久,有时候只需要一片乌云就能消失地无踪无影。

 

如果,你这短暂的青春,被这虚无缥缈的东西毁了,我都替你感到不值当。

 

《中年人的风平浪静,只能靠命》

我家在安徽北部的一个县城。年少时想过各种奋斗,却在父母不忍我远走他乡的牵绊下回家做了公务员。

今年3月的时候,老公忽然告诉我,公司要裁员了。

3月的时候,股市正在大涨,老公婚前在股市套了4万,这时不但回本,还赚了2万多。对于失业,他好像并不担心。

而我知道,股市里的钱只是个数字,不能当真。况且,风险最喜欢接二连三地降临。我不住地劝他说,还是认真找个工作吧。

暴风雨忽至

5月13日,原本今天有一笔五万多的理财到期。

受我妈的影响,我一直有储蓄的习惯。手有余粮,遇事不慌。工资发到手中,留下必要的开支,剩下马上存起来。不够咋办?信用卡来凑!

不过存定期、买理财,都要到银行去,一排队就是大半天,太麻烦。我多是在手机上操作。

2015年底,我妈到招商银行办业务,经工作人员介绍并下载了钱端app。我上招商银行官网查了一下,网页上说钱端是招商银行委托第三方开发的app,上面发售的各种项目,等同于银行稳健型理财,收益可能有点波动,但本金非常安全。当时,收益在4至5个点左右,比定期要高一点,而且又有银行背书,很靠谱,一顺手,自己也下了一个。

4年过去了,用手机来买理财,已然成为了我的习惯。工资一到,基本上就转到了钱端APP里。

有了孩子之后,我们迫切需要一辆车来代步。这笔理财,我打算用作车款首付,所以特意关注了一下。

居然逾期了!

其实我连逾期这个词都没听过,但隐隐有点担心,小心翼翼问老公:理财该不会也爆雷吧?

老公一边看大盘分析,一边不屑地说,就那5个点的利息,还好意思爆雷?况且,你那个什么理财,不是招商银行的吗?

我靠!银行居然卖我P2P!

5月28日我随手打开了钱端app。惊呆了!

按钱端app在5月27日发布的公告,我持有的10多个投资项目,多则几万,少则几千,绝大部分逾期,且无法告之兑付时间。

第一个想法是:传说中的爆雷,居然爆到我的头上了?

第二个想法是:我靠!招商银行卖我的居然是P2P?

第三个想法是:居然还有5个点收益的P2P?

整整两天,我都心不在蔫,不停地看手机,机械地加着各种投资人群,刷贴吧,搜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寻找和佐证一种可能:我们的钱,还能拿回来!

然而,事态还是向最坏的方向发展了。

5月30日,钱端再次发布公告,大意是,因为招商银行不承认合作关系,正在与之诉讼,请用户协助提供证据。

短暂的大脑空白之后,恐惧和疑问迅速蔓延到每一个毛孔,当初不是说app就是招行的吗?跟谁来运营有什么关系?什么时候不合作的?我怎么不知道?

根据招商银行的说法,招行已于2017年4月与钱端公司解除合作,2018年完成了清算。后续的项目与他们无关。

钱端则称,招商银行不能单方面解约。

当下,解约不解约不是我们最关心的,我们最关心的是,钱到哪里去了?

按两方的说法,钱端只负责技术上的运营,不清楚资金流向,招商银行早不再见证和监管钱端上发布的项目,更不清楚资金流向。

我们的钱不翼而飞了。

对我来说,从5月28日,打开那个公告起,它就变成了一个数字,永远地停在那里。

而我和我妈,我们全家,都破产了。

真是讽刺,几天前,本分如我们,还高高兴兴地幻想着买辆新车。几天后,招商银行的一句话,钱端的一个公告,那些有银行背书的安全、保本、和定期差不多的理财,就秒变p2p!老人一生辛苦攒下的血汗钱,连被谁掠夺都不知道,就瞬间蒸发、烟消云散!

在本地招行,接待者像个机器人,即使承认作为分行并未接到过终止合作的书面或口头通知,但除了不断向我表示抱歉外,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帮助。

卖给我们的时候说是理财,说是官方的APP,爆雷时才风轻云淡的一句:与银行无关——感谢招商银行,让我们成了新闻里为了高收益铤而走险,最终血本无归的投机者。别人眼里无关痛痒,自己身上却是切肤之痛。

9000人倾家荡产

6月2日早晨,我确认了金额。我和妈妈和婆婆加在一起,一共86万。

要是我妈知道这件事,会不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挥金如土,早点花完。穷尽这一生,她还能不能再攒这么一大笔钱?

我又有点后悔,为什么不早点买车?为什么不买一套大点的房子?为什么不出国旅游?

想不通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如果没有银行的背书,只求安全的我们,怎么会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收益仅仅5%的钱端里?做私募做p2p不是收益更高?

9000多个投资者,基本上都是在银行网点或通过银行对公业务经理,才了解并下载了钱端APP。但按照招商银行的说法,我们不过是钱端的用户,他们与钱端解约,没有必要通知我们知道。

好像也对。即使是已经预知了风险,知道无数家庭、同时也是他们的客户,即将倾家荡产,但是,这和银行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个等着回款治疗淋巴癌的女生,那个儿子马上结婚要买婚房的单亲妈妈,那个经历了股灾和高收益P2P爆雷后只打算安稳度日的单身大叔,那个为了给孩子买学区房连着三年没休过双休的90后——失去了这些人,对于一个世界500强企业来说,实在是无关痛痒。

当年,我想不明白某搜索引擎,怎么忍心把那么不幸的人,推进莆田系的黑洞。如今,我也想不明白,始作俑者怎么忍心选择这样一群人,最保守最本分最相信勤劳能创造幸福的人,最大的错误是信任了银行的背书,却因此成为了命运的弃子,被随手扔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或许,只要法律上说得通,这个世界上不需要道义与公正,更不要说什么拔刀相助、见义勇为,带你入坑的招商银行早早跳出了坑,连个短信也不愿意发给你。

一生风平浪静,都不足以让你感恩命运。而那些不幸的事情,只发生一次,就足以让你置疑人生。

男人的眼泪

心里像装了个秤砣,很沉。

想对朋友说,却欲言又止,怕被认为贪心、愚蠢。

明明是受害人,却被弄得好像杀人犯。

凌晨一点多,毫无征兆地惊醒,便再也睡不着,干脆起身一个人坐在客厅沙发上。

我想到自己那么努力,那么艰辛,不过是想凭借自己,把日子经营得好一点,但是命运翻云覆雨,顷刻之间,便把我辛苦垒砌的大厦冲垮,把我所有的努力都践踏在地,不留一丝尊严。

我嚎啕大哭起来,像一头找不到出路的困兽,用拳头击打着自己的头,我问老公,我们只是想努力过好一点的生活,我们不贪图高利润,我们不炒股不炒房,我们不碰雷,为什么雷还会找上门?

老公错愕地看着我,听完我断断续续的讲述,轻抚后背安慰我,再紧紧地抱着我。

我感觉到他也在颤抖。最后,他终于对哭到精疲力竭的我说,没事的,相信我,我们还可以再来。

他一定是把所有的克制都用上了,才勉强说完了这句话。然后想去做一个微笑的表情。却也失败了。

他下扬的嘴角终于定格在哭泣上,然后更紧地抱住我。

不是安慰,是不让我看到他的眼泪。

平凡之路

经历了这些天的投诉无门,甚至是所谓有关部门赤裸裸的语言暴力。国家像一部精密的机器,行云流水般地运行。我们总以为,出现问题,只要找到症结,就一定能有解决的方式。

此时才发现,总有一些灰色地带,让你无法找寻到正确的渠道,传递出自己的声音。

命运齿轮硕大无朋,渺小的个体根本无力回天,一旦哪个细微的环节运行不畅,隐藏在机关中的那些雷,就会接二连三的爆炸,成为无妄之灾、切肤之痛。

谁能想到呢,有人只是不经意间打开了一扇窗,就成了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有人只是在心力交瘁中打开了搜索软件,随后就走进了一家错误的医院;有人只是像大部分人一样,把毕生积蓄存进银行,只图个安稳,结果一生辛劳就成了空气……

中年人的风平浪静,只能靠命。平凡如我,能不能改变?

也许能吧。

耳机传来熟悉的歌声:我曾经拥有这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初闻不解曲中意,读懂已是曲中人。

机舱一片欢声笑语。我的座位在最后一排。

我去广州,到招商银行总行和钱端公司的所在地。

找不回钱,真相也行。

原创者:破产女中年 (上文有删节)

《破产女中年十问招商银行》

《破产女中年十问招商银行》

明天,我成为破产女中年就整整一个月了。感谢招商银行。

明天是招商银行的股东大会。默默买了100股,希望有个机会能问问招商银行。

不要你招商银行赔钱,不找你招商银行追责,我明知自己是蚍蜉撼树、螳臂挡车。但请你睁开装睡的眼,回答我一句,就一句——

“为什么要专坑自己的持卡人?”

一问:

招商银行如何理解信任、良知、责任?

二问:

作为世界500强的企业,招商银行是否可以承诺:总行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步行动、每一个产品、每一句答复,都对得起用户信任,担得起良知,扛得起责任?

三问:

今年5月底,钱端事件爆发后,招商银行是不是向各分行发放了统一口径的话术书?是不是要求各分行清理当年推广期间遗留的各种宣传物料?据实回应难道不是还原真相最好的办法?招商银行有没有第一时间反思在该事件上,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和责任?却第一时间想撇清一切!这是有责任的企业,有良知的企业的担当吗?

四问:

招商银行承认向自己的持卡人大力推荐过钱端APP吗?那后来为什么又称我们只是钱端的用户?为什么出钱出力做推广,只为了把自己的持卡人变成别人的用户?

五问:

对于我们拿出的如下单页,你们承认真实性吗?上面对钱端APP的介绍:“钱端是招商银行委托第三方软件公司开发的,基于我行员企同心和票据见证产品的互联网移动端投资工具。钱端上所有理财产品均为我行资产,由永安财险承保,我行承兑,安全可靠,固定期限收益,可放心认购”,这些,都是真的吗?

六问:

2018年12月14日,招商银行交易部季剑平、侯伟荣是否与钱端的相关负责人一起召开了会议?会议主题是什么,围绕内容是什么?钱端方的当日会议记录中,有“17年4月份解除合作关系,无解除合同”的字样,请问,是在何种前提下谈到此事?到底有没有解除合同?有的话能否出示,不能出示是为什么;没有的话,为什么没有?贵行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都是无疾而终吗,还是这只是个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个例?谁是责任人?

七问:

按照招商银行的说法,2017年4月解除了与钱端的合作。为什么众多分行均表示,并未收到总行发布的中止合作的书面通知、甚至是电话通知?(投资人手中有很多各地分行的答复录音)为什么总行只要求各分行推广,但在终止合作这种关键信息上,却不及时沟通?这是不是意味着,在2018年4月(招商银行声称已完成清算的时间)、2018年10月(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招商银行在官网发布解约公告的时间)之后,仍然存在着一种可能,部分分行和招行员工一直在介绍、推广钱端APP?这是你们的失误吗?是哪个环节的失误?需要对这种失误负责吗?

八问:

招商银行声称与钱端终止了合作,却拿不出书面的解约文件,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小企业E家的账户始终未曾销户,钱端上依然使用招商银行的LOGO,一个世界500强的银行,在项目“结束”后出现了那么多不合逻辑的纰漏、问题,只是巧合吗?金融消费者受制于信息不对等,属于“弱势方”,且在贵行与钱端的合作项目中,出现了如此之多的反常,请贵行将此项目运营前后的问题说得明明白白,还原一个真相——这不止是关乎两个公司的合作,更是9000个投资人和9000多个家庭的事情!

九问:

招商银行一直在强调,法律上不承担告知与钱端解除合作关系的义务。我们不谈法律,作为普通的持卡人,我只想问,如果你们在2017年4月及时发布公告、第一时间在各推广分行张贴公告、向持卡人发送提醒短信、在招商银行的手机银行和掌上生活APP上推送消息——哪怕是花费当年推广钱端时耗费精力的九牛之一毛,进行一下善意的提醒,你们的持卡人是不是可以避免一些损失?这不是义务,但这是不是负责任的银行应该想到也并不难做到的事情?更何况,我们是招商银行的持卡人!

十问:

最后,我作为一个招商银行十四年的老用户,还绝望地问最后一句:钱端事件中,招商银行的所有表现,真的称得上对得起用户的信任吗,担得起社会责任吗?

 

 

钱端14亿逾期之谜 谁的P2P?

从5月27日招行与钱端发布就双方关系与资产逾期责任各执一词的公告至今,钱端9000逾名投资者14亿资产逾期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对投资人而言,应该称为好消息的是,6月26日,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公安分局正式立案侦查。但更让不少投资者无措的是,钱端与招行均以受害人自居,但谁才是责任方?投资人的钱究竟投向了哪里?向谁追索?这些问题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答案。

作为国内首例商业银行与P2P间由合作走向决裂并出现大规模逾期的案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后发现,双方真实合作关系、资产运作、资金投向等仍存在大量谜团。

通过多位投资人、业内人士、相关公司提供的线索与回应,我们力争从线索中将事件脉络梳理清晰。

从时间线说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企查查上获悉,钱端(广东钱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为2014年7月30日,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咨询服务、计算机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软件开发等,并不包含投资管理等金融服务权限。

故钱端仅提供技术支持,而真正运营方为广东网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而网金控股与招行的合作始于2013年。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3年9月,招商银行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小企业E家上线运行,而当时小企业E家的运营方同样为网金控股。

招行内部人士和多位投资人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钱端与小企业E家一脉相承,但钱端的成立并上线表明小企业E家从招行正式分离,由完全独立的第三方经营。招行成为钱端的合作方。

2015年5月8日钱端以及移动端APP改版上线,该时间节点后的2015年也是不少投资人第一次知悉并投资钱端发布产品的时间。

2015年招行通过官网链接、客户经理营销、微信宣传、纸质和电子广告投放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钱端APP理财平台,宣传材料中印有“招商银行旗下理财平台”字样。而该产品的标的,主要为短期票据融资,当时产品期限较短,以15-45天为主,投资收益在4%-6%,保本保息,并由永安保险承保。

2018年12月,钱端平台产品出现首次逾期。2018年12月虽然出现逾期,平台依然按照约定赔付延期兑付了的资产,直到2019年4、5月,才陆续出现大规模逾期。

一位投资人回忆道,其第一笔逾期出现在2019年4月,上网查发现去年12月平台就出现过一笔大规模的逾期。该投资人的这笔原定4月18号到期的资产逾期声明中指出,因为融资方资金周转问题延期兑付,最晚6月30日兑付,并以1.1倍利率作为赔偿。直到5月,钱端陆续对投资人发布公告表明资产逾期,并称与招商银行违约有关。

5月27日,招行公告称该行已于2017年4月终止了与钱端的所有合作,目前招商银行与钱端APP无任何关系。钱端马上予以反驳,称2017年4月后,招商银行仍持续在钱端APP上发布、销售投资产品,且一直对钱端APP各方面工作进行督导。

2017年4月成为双方争执的关键时点。

根据招行披露的2018年1月30日广东网金控股份有限公司给招行出具的《关于互联网投融资平台系统关闭及数据清除的说明》,显示双方合作运营的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已于2017年4月28日关闭运行。

但该极有力的证据并未使情况更明朗,钱端与网金控股方面均表示2017年4月后双方依然存在合作关系,当时的声明也是协商的结果,且据投资者提供的音视频资料,钱端代理律师和相关责任人均表示,投资者的资金并未到钱端和网金手中,而是流向招行北京分行在中金开立的备付金账户。

此外,钱端代理律师也对投资人表示,其投资人购买的产品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底层资产,而是进入招行的资产包,并存在资产错配情况,这也是出现逾期的原因。

关键的第四方

双方各执一词,投资人难辨真相。但除了事件中关键的招商银行、钱端与投资人三方,还存在一个第四方。

在投资人持有的早期钱端理财产品的宣传单上,除了招商银行旗下平台字样,还有永安保险承保的关键信息。虽然在出现逾期的产品介绍与宣传中,目前找不到有关保险公司承保的信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永安保险取得联系,并向其求证,在获得的永安保险的回应中清晰呈现了永安保险、钱端与招商银行的合作关系。

永安保险表示,2015年其与招商银行就招行小企业E家平台的基于银行承兑汇票质押借款的产品有合作,其合作对象为招商银行。

而当时合作的具体产品为“银行承兑汇票质押借款保证保险”,具体模式为持票人将所持有的票据质押给投资人,向投资人进行融资,银行受投资人委托负责票据的验真、保管以及兑付,永安保险负责提供保证保险。

但其与招行合作的保险产品仅限于有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的借款项目,且当时永安保险按照招行提供的项目清单进行承保,每一项目对应的投资人均为受保障的被保险人。

这也意味着在2015年招商银行与钱端合作的以票据融资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确实有永安保险承保并提供保障,根据具体条款该产品可实现保本保息。

但对三方是如何达成合作的,永安保险回应表示,“当时招商银行开展该项目,招商银行为确保投资人权益,需要保险公司向投资者提供保证保险,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找到我公司。永安保险考虑该项目均有银行承兑汇票质押,且质押票据票面金额大于等于融资人借款的本息之和,同时票据验真、保管、承兑责任又由招商银行负责,风险相对较低,基于以上双方找到合作的切入点,达成合作意向。”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从钱端APP公开发布的产品介绍和投资人提供的逾期产品介绍中发现,出现逾期的产品介绍中并没有永安保险承保的表述,其资产投向也并不明确。三方的合作是否还在存续?

永安保险对此表示,因招商银行业务策略改变,其与招商银行就该项目的合作于2017年4月底全面终止,所合作的业务于 2017年9月底全部到期。而期间融资人本息之和的保额规模达227亿元。而在双方合作结束后至今,包括永安在内的市面同类产品,并不存在。

永安保险的回应印证了招行公开回应中提及的此前与钱端合作的见证模式,并证实了募集资金正如当时宣传所言,用于短期票据融资。但这是否就是招行与钱端合作的产品对公众募集资金及其投向的全部?

来自钱端实际控制人陈强和代理律师的说法是否定的,其均表示从投资人处募集的资金具体投向由招行主导,并存在资产错配。

一位来自国有大行对公业务人士提供的信息也部分佐证了钱端的说法,该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在2015年7月做了一笔由招商银行某分行提供的30亿资金的一个月期同业理财。

“当时在行内对方表示其资金来源为第三方募集,但在中午的饭局中对方具体表示这笔资金就是来自钱端。所以最近看到钱端逾期和与招行的纠纷相关新闻时我感觉有些惊讶。”他还告诉记者,当时与招行有同类合作的银行不止一家,业务也并不只此一笔,但合作只进行到2016年,之后再也没有相关业务。

而合作中止的原因,与永安保险的表述一致,均为招行业务策略改变。

根据该国有大行人士提供信息,招行在此前公告和声明中表示的与钱端合作期间仅提供银行见证业务的说法存疑。对此信息和相关疑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向招商银行进行求证,招行表示暂不方便回应。

谁的P2P?

14亿资产究竟为何逾期、投向了哪依旧悬而未决。解答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理清一个问题,钱端作为一个只具备信息发布和技术支持的平台,谁才是业务背后真正的操纵者?

投资人的茅头和舆论几经转向,近期似乎更多指向招行。

多位投资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了大量录音、图片、视频、文件等证据材料,试图找到钱端与招行在2017年4月后一直保持合作,且其投资资金确实流向招行的证据。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后发现,可以确认的是,招行的小企业E家与钱端在2017年虽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但2017年4月之后继续合作的可能性并不高。

目前能够找到的第三方导流平台的小企业E家的产品介绍中称,其为招商银行为小企业倾力打造的开放式金融服务平台,成立于2013年。而在当时媒体的报道中对小企业E家的特点和规模都有明确表述。

一为作为信息中介平台,金融服务不占用资本,不占用信贷规模,平台只承担打通资产与资金的职能,进行交易见证,不对风险兜底;二为收益较高,该业务开展后,RAROC(风险调整资本)收益水平、中间业务收益水平均有显著提升。此外,媒体报道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其注册会员数量已突破50万,页面浏览人数超过2亿次;平台存款沉淀超过1000亿元。

从中不难发现小企业E家的模式已具备早期P2P的特征。

有一位同时为招商银行早期资深员工的投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与招商银行2008年以来的业务创新思路一脉相承。该人士指出,早在2008年招行某高层领导就提出了银行和企业要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用中间商赚差价,只要标的是真的、底层资产是真的,直接将项目发上来融资其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也就是最早的P2P形式。

另据该人士指出,当小企业E家从招行彻底剥离出去,变为第三方的钱端,钱端就有了成为招行表外的可能性,甚至成为一个体外器官。虽然招行公告中指出只参与见证业务,但实际银行端可操作的空间很大。他向记者举例了早期银行间存在的票据套利、同业套利案例,并指出通过这些方式招行可以获取不菲的中间收入。

但记者向招行和其他银行业内人士问询时获悉,在2016年以前,随着互联网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整个金融行业都走过了相对激进的时期,银行早期探路P2P的案例也不少见。但在2016年之后,随着监管趋严,空间越来越少,尤其是国有行和股份行合规意识都比较强。所以即使招行存在早期参与P2P募集资金运营的可能性,在招行披露的2017年4月与钱端中止合作之后,继续“顶风作案”的可能性较低。

因此投资人中的另一派将怀疑的目光聚焦在钱端和网金控股身上,并将矛头指向了两者的实际控制人陈强。

令投资人怀疑的是,陈强及网金控股负有大额债务,在5起法院裁决书中,陈强合计被判应支付的本金及利息共8.33亿元。不少投资人怀疑钱端2018年以后通过平台以虚假项目进行了自融,而这些资金进入钱端公司账户后,实际控制人陈强或许挪用了资金。

但这一猜测陈强本人和钱端代理律师均予以否认。钱端代理律师对投资人表示,投资人的钱绝没有流入钱端、网金或陈强的腰包,并将相关证据悉数提交给警方,且陈强已在2018年向广东金融局申请平台的良性清退。

有投资人认为,如果其存在故意欺诈与自融,则钱端与陈强一系列操作存在不合逻辑之处。

真相仍待警方和相关监管部门给出结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结合多方意见和信息分析,在钱端上线的早年,招行与其合作关系事实上较为密切。但随着金融监管趋严与资管新规落地的预期,银行与平台都需要逐步进行良性的清退,合规经营。

从目前14个亿的资产与永安提供的曾经227亿保额的差距可见,其规模已极大缩小。结合钱端代理律师给出的于2018年下半年申请了良性清退来看,目前出现逾期或是清退过程中此前风险的体现。

一位银行业资深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恳言,银行业、金融业走过了不容易的10年。这10年回过头去反思,必然存在冒进、套利等曾经大家习以为常,甚至当做是金融创新,但回过头来发现其中蕴藏着大量的风险,需要拨乱反正的模式与产品。这一轮金融监管和资管新规给了所有机构甚至投资人教训,教训惨重,但必须经过这个拨乱反正的过程,需要方式方法,更需要时间和空间。

“投资人不应该用自己的血汗钱来为前一轮的金融冒进买单,但如果沿用过去的模式放任不管,带来的将是更可怕的系统性风险。资管新规必须坚决执行,打破刚兑必须坚决执行,面对已经爆发的风险个例,机构和投资人都应该从中学习经验与教训,研究如何安全地转型。”他直言。

《中年人的风平浪静,只能靠命》

《人民币缩水静悄悄》

你有,越给你;你没有,越不给你,还要剥夺你以前的所有。

《人民币信用基础》中透漏了两个秘密:

第一,人民币当中存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巨额国家财富(如土地)。一九七九年前的人民币的实质购买力是今天人民币的100倍以上。如果考虑潜在的福利附加值,人民币的币值应为今天人民币的200倍以上。那时候有1万元人民币比现在有两百万元要牛得多。

 

问题是,隐含在人民币中的国家财富慢慢地不见了。

第二,人民币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工具。资本主义社会有食利者阶层。食利的意思就是吃资本利得。这也就是“人民群众的资产性收益”。在金本位状态下,就算不是高利贷,复式的利息回报也是惊人的。那就意味着中国劳动者的劳动结余将形成他们的资产性收益。举例,三十年前存款10000元,现在至少应该拥有200万元。中国的中产阶级早就应该出现了。显然,人民币在最近三十年丧失了价值存储功能。

问题是,存储在人民币中的劳动结余被悄悄地被转移了。

转移者的小名叫通货膨胀,大名叫人民银行。

经济学是科学。科学揭示真理。真理永远朴素。

通货膨胀=超额发行货币=存款人财富减少=借款人财富增加。

借款人收益=资本收益+货币贬值-利息。

三十年货币贬值99%,意味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一生积蓄化为乌有;三十年通货膨胀100倍,意味着借产阶级已经成为超级富豪。

三十年来,存款人是人民,借款人是老板。

这就是中国的财富故事。这就是中国人的财富人生。

于是,中国出现了借产阶级。借产阶级很快就会变成资产阶级。这就是房地产的秘密。

笔者看到关于房地产的争论感到可笑。真正操纵房地产价格的当然不是地产商,当然更不是地方政府。真正操纵房地产价格的是央行。央行的方法非常简单:加速通货膨胀!想起来有点儿滑稽,不停地替人民印钱,不停地帮老板借钱,不停地给人民通胀。于是,房价就象插上了翅膀。

德国经济学家希梅尔说过:纸币是道德的产物。笔者再作一点延伸:纸币是道德的尺度。纸币可以充分体现铸币者的道德取向和道德水准。道德才是信用的根本之所在。任何金融理论和金融技术一旦脱离道德约束只能成为骗术。

人民创造的财富到哪里去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存款价值到哪里去了?

谁同意的?谁批准的?谁操作的?我们的货币,人民币,三十年贬值99%!而且,还将加速贬值!

笔者曾经着文《伤于财政毁于金融》。笔者认为,古今中外,历朝历代,无不是伤于财政而毁于金融。

新中国的建国者们意图超越大明、晚清、民国的历史宿命。他们将决定中国人历史命运的铸币权交还给了人民。并以人民的名义命名了人民的货币。然而,今天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否由人民来决定呢?

三十年来,中国最大的不公是金融权力的不公平。一些人在劫掠,一些人在被劫掠。这些劫掠无影、无声、和平、宁静。人民看到的是一些细碎的现象,人民并不了解真相。人民只是奇怪,凡是与金融沾边的人都先富起来了。

通货膨胀是如何掠夺穷人的

通货膨胀如何把一个公平社会造成贫富分化的社会——

假设社会上有一万个人,每个人有10元钱,还有10万件商品。这样每件商品的价格是一元。每个人都可以拿出他的10元钱来购买10件商品。整个社会非常公平。

假设有一年社会财富增加了一倍,变为20万件商品,但是政府增发了30万元货币。也就是说,到年底的时候,社会上会有20万件商品,40万货币,每件商品的价格变为2元/件。增发的货币,第一个月到了1000人的手里,第二个月又到了另外1000个人的手里,直到最后所有货币分布于整个社会。

第一个拿到这些增发货币的人,他可以以每件商品1元的价格购买商品。他拥有40元,可以买到40件商品。他后面的人如果拿出40元,则要以1.1元的价格来购买商品,只能买到36件商品。再之后就是1.2, 1.3,最后一个拿到货币的人,他面对的价格只能是2元/件。前面这些人拥有比平均数更多的商品,只能以其他人拥有比平均数更少的商品作为代价。

如果可能的话,第一个人还可以贷款1000元,以一元/件的价格购买1000件商品。到年底的时候,以两元/件的价格卖出去。1000元还贷,1000元作为自己的财富。

也就是说,离这些增发货币越近的人越占便宜。 而离这些增发货币越远的人,吃亏越大。某个山里人,在山里住了一年,等他拿着他的10元钱准备买他预期的10件商品的时候,他会发现他只能买到5件商品。

这样一个原本公平的社会就变成了一个贫富开始分化的社会。注意这当中没有欺骗,没有剥削,更没有掠夺,只是通过简单的通货膨胀,就已经完成了穷人富人的转化。

在现实世界中,贫富分化早已经存在。

离增发的钱最近的人只能是那些富人,他们会更富。离的最远的那些人,只能是那些穷人,他们只会更穷。

有一些人可以理直气壮的说, 通货膨胀并不针对穷人,而是所有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通货膨胀并没有剥削穷人。实际上,通货膨胀所剥削的,只能是这些穷人。无权无势,有几个小钱也只能存到银行里的穷人。所谓穷人把钱存到银行里,实际上是在补贴富人,千真万确。

银行加息一声炮响,算是对通货膨胀的官方确认。

但这并不是结束,只是个开始,我国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只加息一次就止步的通货膨胀。毫无疑问,通胀和加息将继续上演一年半载的车轮好戏,当这场戏结束之时,中下阶层50%以上的积蓄已经化为乌有。

一年以前,有关部门宣布管理“通胀预期”。管理了一年以后,通胀终成事实。管理成果令人欣喜。

回顾一下。2009年初,由于大放银根,股市和楼市逆世界危机之大势而暴涨,当时很多有识之士认为必将导致通货膨胀。主流媒体的回应是:坚定不移的执行宽松政策。

2009年夏,多种蔬菜和粮食产品逆季节之势而大涨,很多人士认为通胀已经开始。主流媒体对此未予置评。

2009年国庆节之后,油气水电等多种资源宣布上涨,通胀信息已明显不过。主媒终于在年底之前表示应当对“通胀预期”进行管理。管理一年之后,结果已见。

这几年,食品界的喜剧令人应接不暇,从“蒜你狠”,到“豆你玩”,各种菜品轮番登场,最后终于成了相声大会。

楼市里更是唱出了惊天动地的大戏—买楼、卖楼、拆楼、跳楼、二手楼大败一手楼;签约、毁约、自焚、他焚、为房事送掉多少命……这几年,一辈子的眼都开了。

这几年,钢筋混凝土和大蒜绿豆次第疯狂,满天飞舞,真是难忘的一幕。

按照传统的理解,通胀不是个好东西。

对于占人口最大多数的老百姓,收入的很大比例要用来购买食品,食品价格涨了30%,他们每日辛勤劳动换来的积蓄就不见了三分之一。这种损失,没有任何投资回报可以弥补。对中低收入人群来说,通胀就是赤裸裸的抢劫。

与此同时,富裕人士都在炒房,随着房价暴涨,他们的财富增加了数倍,他们的钱可以几倍的跑赢通胀。但如果不通胀,可能没这么好的收益。

所以,肯定也有一些人喜欢通胀,而且他们大多处于相当优势的地位。

优势地位的人群能量更大,他们令市面上不断涌现出各种“通胀有理”的理论武器,比如“温和通胀有利于经济”之类。成功人士的书籍和谈话,不断强化着类似思想。

最后,对通胀的传统理解已被扭曲。

很多捏着小钱梦想发财的中等阶层,追逐着投资家的理论,把钱永远的送进了股市,然后跟着投资家谴责政府为何不继续发钱救市。回头发现买不起小菜的时候,已经不觉得肉疼。就这样,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对通胀的敏感,忽视了通胀对自己的伤害,实际上他们是在通胀中失去了一切的人。

09年离奇的股市在一年多之后,仍未能回到当时的标杆指数。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人们以为中国在世界危机中第一个复苏,到头来却落在人后。真是起个大早,没赶上集。

然而房市依然坚挺,在调控的大棒之下涨涨停停,坚决不肯掉头向下。不知道是政策的棒子太软,还是楼市的根子太硬。总之,无奈叹息的还是百姓,买是买不起,炒更炒不起。微笑的人依然微笑,忧愁的人已经口眼歪斜。

但必须告诉他们一个更加绝望的消息,房价不会跌,物价还要涨。物价涨完了房价涨,房价涨完了物价涨。这两个兄弟,就是通胀大海里的弄潮儿。你只能看着身边的葫芦和瓢越来越大,而自己越来越小。这就是我们当下的世界。

 

马云赚钱的秘密

2020年10月24日,马云在2020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发表了一个演讲。

他炮轰传统银行是“当铺思维”,嘲讽巴塞尔协议像个“老年人俱乐部”,抨击监管只会发文件扼杀创新,直言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压根就没有“系统”。

 

马云的意思是:为了加强中国金融生态,需要大规模放松金融监管。

 

2020年11月3日「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被央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监管约谈;

 

随后,市值2.1万亿的蚂蚁金服,被暂停上市。震惊了整个金融圈。

 

备注:巴塞尔资本管理体系,简单点说,就是银行的信用,需要用真金白银的自有资金来支撑 (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

 

根据最新的招股说明书,「蚂蚁集团」的2.15万亿元的信贷余额规模中,只有2%的资金是自有资金,98%的资金来自于4次循环的证券化产品融资、合作的放贷银行。

 

 

下面我们来看看马云赚钱的秘密,看看他是如何玩资产证券化,空手套白狼的

 

阿里巴巴的总部在杭州,蚂蚁金服旗下的两款产品——借呗、花呗

 

2011年6月11日在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花呗,注册资本40亿。

 

2013年8月5日在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呗),注册资本120亿元。

 

2019年,蚂蚁金服的收入1200亿元,利润170亿元。马云在重庆的两家小贷公司总资本金160亿元,还没有一年利润多。

 

为什么马云跑到重庆来开小贷公司呢?

因为重庆可以做资产证券化(ABS)

 

所谓资产证券化就是将债权,打包成为一种可以公开发行的证券(比如:债券、理财产品、抵押品),然后通过银行、证券、支付宝平台自己的渠道,进行二次销售。

 

购买了此类证券的投资者,将现金让渡给了蚂蚁,手中持有的无非是包装成证券产品的债权。在证券产品没有到期前,投资者的现金在蚂蚁手中,可以自由使用。

 

 

简单理解:资产证券化就是把未来收入(债权)打包卖出去,获取现金流。

 

比如,马云放贷1亿元,年率10%,到期本息1.1亿元。

 

如果马云想现在就拿回本金,他就把这1.1亿元的未来收入,打包成一个证券(债券,或理财产品),卖给投资者(收益率5%)。

 

这样,马云现在就拿回了这1亿元本金。

 

到期了,马云收回1.1亿元,给投资者1.05亿元(其中,500万利息),自己留下500万。你看,他一分钱也没有掏,净赚了500万。

 

马云是首富,他的资产包,投资者都抢着买。几十亿、上百亿,很轻松的卖出了。

 

马云就这样反复的玩资产证券化

 

前重庆市长黄奇帆说「蚂蚁集团」对38亿元的自有资金,一共形成了40轮的资产证券化,放贷额度接近了4000亿元。

杠杆率超过了100倍!

只要稍微具有金融管理和风险意识的人,很容易判断出来:

这不就是2008年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的「美国住房次级贷款」的翻版吗?

监管部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看到其中蕴藏的风险很大,就限制资产证券化的次数,不能超过五次,命令马云增加注册资本金。

 

马云想要把放贷规模做到几千亿,必须要把注册资本金提高到200亿元以上。

 

借呗、花呗的小额贷款公司主体资本金分三年增加至300亿元。

 

这是马云炮轰金融监管的深层次原因。

 

我们借呗、花呗的额度可以不断提高,好像有花不完的钱,其实这些都不是马云的钱,都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借来的钱。

 

在这种情况下,蚂蚁金比银行还牛B。虽然银行可以吸储,蚂蚁金服不能吸储,但银行放贷,有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现在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3.5%,银行收到1万元存款,只能放8650元出去,另外1350元必须留在银行。

 

受限于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每次放出去的金额是在变少的。

 

但蚂蚁金服没有这个问题,他通过资产证券化借来的钱,都可以完全借出去。

 

相比之下,受到诸多金融监管的银行,在政策宽容下的蚂蚁金服面前,不是一个弱势群体了吗?

 

即便如此,马云还是在金融峰会上,炮轰银行还是“当铺思维”,一定要有抵押物才有贷款。

 

马云之所以站着说话不腰疼,是因为他已经把所有的风险,都转嫁给了投资者。

 

无论是借呗、还是花呗,那都是有限责任公司。30个亿,搞到3000多亿,做一个极端的假设,假如3000亿贷款收不回来,马云就亏30个亿,剩下的全部都是银行和投资者在兜底。

 

资本家是逐利的,马云肯定是想蚂蚁金服的放贷规模越大越好,监管越少越好。哪管借钱的人后面真的能否还得起,哪管万一发生暴雷所发生的系统性风险。

 

马云说借呗和花呗是普惠金融,但实际上却是普而不惠的高利贷。

 

“借1千元,用1天只需要0.55元,日利率万分之5.5。”

看起来利率很低,非常有诱惑力,很多人就借了。

但万分之5.5乘上365天,年化利率就达到了惊人的20%。

 

虽然20%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但大部分年化利率都是在10%-15%左右,这就是妥妥的高利贷啊。

 

打着高科技公司的旗号,干着放高利贷的活。以高科技公司,要挟监管部门不要给予金融监管。一边假装弱势,批评银行,一边又在打劫银行。

 

赚走了最丰厚的利润,承担最小的风险,把风险转嫁给了银行和投资者。

 

以最低的蝇头小利,吸引和鼓励用户借贷、超前消费,实际利率却不敢示人。

 

「蚂蚁集团」只通过1-2%的自有资金,撬动了50-100倍的资金杠杆,放贷超过了2.15万亿元的贷款,将穷人、年轻人、中小型企业和创业者,拖入隐形的次级贷款金融危机的黑洞之中。

 

 

15年前马云喊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成为了全民的创业偶像。

今天全国已没有生意好做了。他的这句名言已经成为了空话、笑话。

 

外滩金融峰会后,马云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现在官方媒体都不再提马云和阿里巴巴了。

 

可以说,马云已失去人心,走下了神坛。

 

世界上的大面额纸币

10垓匈牙利帕戈:面值10的21次方

匈牙利帕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失去价值,遭受到纪录上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货币贬值,计价时需要用到极高的位数,面值10垓帕戈的钞票,旧匈牙利的钞票,面值是100,000,000,000,000,000,000,也就是10的21次方帕戈,有印出但是没有发行,成为历史上最高面额的未发行钞票。发行的钞票中面值最高的为1垓帕戈(10的20次方),成为历史上最高面额的已发行钞票。如果兑换成美元,如此惊人面额也不过20美分左右。

100万亿津巴布韦津元

2009年1月16日报道,津巴布韦储备银行从即日起开始发行一套世界上最大面额的新钞,这套面额在万亿以上的新钞包括10万亿、20万亿、50万亿和100万亿津元四种。即使是100万亿,贬到最低时只能买半个面包。

5000亿南斯拉夫第纳尔

该纸币发行于一九九三年。这张纸币要是折算成人民币的话,大概只值六元钱。

中国民国时期60亿元金元券

中国货币史上最大面额的纸币。这60亿面值的金元券实际面值折合成金元券只有1万元,在当时的上海市场上只能买到70粒大米。

50万意大利里拉(发行于1997年)

 

50万泰铢

50万元泰铢为2002年普密蓬国王与诗丽吉王后金婚纪念发行的纪念钞。该纪念钞只发行了1998件(每件都封装在水晶框中并由普密蓬国王亲自交给认购人)。按现时汇率,50万泰铢折合人民币高达10万元。

10万美元

1929年,美国开始印制面额10万美元的钞票,当然这不是因为通货膨胀,主要是为了便于银行和联邦政府之间进行金融交易,而不是在民间流通。

来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210/20/16534268_729203078.shtml

老马论钱

《老马论钱》

钱是什么?虚无,幻想,空虚,只是一张张五颜六色的纸,装饰精美与各种水痕的标志和图片。 (伟人通常的肖像,他们看起来很体面)当他们想要,主人打印出来任何数量。

钱就像包装纸一样,主人给奴隶作为“劳动报酬”。这样做,他们郑重地教奴隶“钱一定要老老实实地赚。”奴隶乖乖地听他们。各种各样的书籍,小册子,电影,大众媒体从摇篮去洗我们的脑 。 这整个巨人,精心组织和无情高效的状态洗脑机。

奴隶不知道其他的事情,他们认为世界应该是这样。他们没有其他办法,但是他们一定有。我们一起改变世界!

事实上,人们并不需要太多钱。钱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他们有钱!您想有一个钱盒,可以随时打开它,拿出尽可能多的钱,您所需要的钱。这就是真的很重要!对未来的信心。可靠性。

现在MMM是这样的钱盒。一个共同的钱盒。对于大家。钱盒!在这里数以百万计的人存放自己的资金。您需要钱吗?打开并拿它。需要多少也可以拿。就是这样。 全球互助基金。今天您提供帮助 — 明天您会得到帮助!这是系统的观点。您加入前请阅读我们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

警告!没有保证或承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既没有投资,也没有业务!成员互相帮助,直接互相发钱,没有中介。就是这样! 没有别的。没有证券交易,没有与证券市场的专业人士的关系;你没有获得任何证券。(你真的需要他们吗?:-))没有规则。这是主要原则!唯一的规则是没有规则。根本没有!即使你按照所有的指示,你可能仍然“失去”。“赢”可能无法支付。没有任何理由或解释。一般来说,你可能会失去你所有的钱。你应该永远记住这一只分享你的多余的钱。或根本不分享!

摘自后台新闻

《世界上的大面额纸币》

10垓匈牙利帕戈:面值10的21次方

匈牙利帕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失去价值,遭受到纪录上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货币贬值,计价时需要用到极高的位数,面值10垓帕戈的钞票,旧匈牙利的钞票,面值是100,000,000,000,000,000,000,也就是10的21次方帕戈,有印出但是没有发行,成为历史上最高面额的未发行钞票。发行的钞票中面值最高的为1垓帕戈(10的20次方),成为历史上最高面额的已发行钞票。如果兑换成美元,如此惊人面额也不过20美分左右。

100万亿津巴布韦津元

2009年1月16日报道,津巴布韦储备银行从即日起开始发行一套世界上最大面额的新钞,这套面额在万亿以上的新钞包括10万亿、20万亿、50万亿和100万亿津元四种。即使是100万亿,贬到最低时只能买半个面包。

5000亿南斯拉夫第纳尔

该纸币发行于一九九三年。这张纸币要是折算成人民币的话,大概只值六元钱。

中国民国时期60亿元金元券

中国货币史上最大面额的纸币。这60亿面值的金元券实际面值折合成金元券只有1万元,在当时的上海市场上只能买到70粒大米。

50万意大利里拉(发行于1997年)

 

50万泰铢

50万元泰铢为2002年普密蓬国王与诗丽吉王后金婚纪念发行的纪念钞。该纪念钞只发行了1998件(每件都封装在水晶框中并由普密蓬国王亲自交给认购人)。按现时汇率,50万泰铢折合人民币高达10万元。

10万美元

1929年,美国开始印制面额10万美元的钞票,当然这不是因为通货膨胀,主要是为了便于银行和联邦政府之间进行金融交易,而不是在民间流通。

来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210/20/16534268_729203078.shtml

 

货币的本质

有一个地主家的儿子,他手里有一万两银子,是老子给的,专门做放贷生意。

地主家的儿子把这一万两银子,分别借给了一百个农民,每人一百两,一年利息10两。

 

农民借的这一百两银子是用来买种子和化肥的,暂时也不能一次性花完。地主家的儿子告诉农民,你们在我这里借的钱,可以先存在我这里,有需要再拿走,我给你们一年3两利息。

 

地主家财大气粗,在当地很有名气,信誉也很好,农民都放心把钱存在他那里,反正还有利息收入。后来,地主家的儿子又把农民存在他那里的钱贷出去,每年还是收10两银子作为利息。不断滚动,一万两银子竟然贷出去了10万两,一年净赚7000两,纯利润70%。

 

改革开放以后,地主家的儿子,摇身一变成为了银行家。

 

故事当然是编的,但现实中,现在的银行系统就是这样运营的。地主家的儿子放贷和吸收存款是建立在地主家的信用之上,而银行是建立在国家信用之上,本质上两者并没有区别。

 

中国银行业分为二级银行系统,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投放的钱叫基础货币,商业银行把钱借出去,形成贷款。居民贷款后又把钱存回银行,形成存款。银行吸收回来的存款又可以继续贷出去,反复循环。循环的次数就叫货币乘数。通过循环借贷,形成的借款总额就叫M2。

 

假设基础货币是1块钱,循环5次,就相当于贷出去了5块钱。这5块钱就是M2。

 

在前面的故事里,地主就是央行,地主家的儿子就是商业银行。地主给儿子的一万两银子,就是基础货币。

 

地主的儿子把一万两基础货币,通过循环放贷,最终贷出去了10万两。这10万两就是M2。

 

M2其实是派生货币,并不是对应着真有那么多钱。就像地主家的儿子,他手里只有1万两银子,却总共放贷了10万两。

 

我国目前总共投放的基础货币是30多万亿,M2数量大概是200万亿。也就是说,30多万亿的钱,总共贷出去了200万亿,货币乘数是6.67。

 

M2并不是真钱,200万亿的M2并没有真正对应有200万亿的钱。M2的本质就是一种信用,相当于地主家的儿子,你在他那里存款,他给你开一个借条,承诺你可以凭借这个借条随时去取钱一样。

 

货币的本质是一种信用,是一张借条,一个凭证,或者只是一个电子符号而已,其本身并没有价值。

 

平时我们用货币购买商品,本质上并不是兑现货币的价值,而是信用的流转而已。

M2的增长,是信用扩张(通俗的说央行放水)。我们平时所说的钱,不是印出来的,是派生出来的。

 

这些年我国产生天量M2的原因,基本上都来自房贷和经济的扩张。有人贷款,银行就可以多放出一笔钱,贷款人把这笔钱又存回银行,由此M2就变多了。

 

如果经济低迷,赚钱变得困难,贷款的人就会下降,当然,银行出于风险考了也会减少贷款。贷款人把钱还给银行后不再续贷,银行就会减少了一笔存款,同时减少一笔贷款,M2就会相应的减少。M2增加,是信用扩张的体现。相反的,M2减少就是信用收缩的体现。

 

这套二级银行系统有一个好处,就是非常有利于经济的快速扩张。但是经济快速扩张的同时也会带来债务的快速扩张,导致经济快速加杠杆。等到经济下行阶段就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债务危机,就像现在的状况一样。现在的债务危机,就是前面十年信贷过度扩张所导致的后果。

 

为了防止信贷无限扩张,央行还设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让商业银行拿出一部分钱存在央行,不能贷出去。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和其他货币政策来调节M2的总量。当央行鼓励信贷扩张的时候,就会调低存款准备金率,调低存贷款利息,加大货币乘数,加大基础货币投放。显然过去十年央行一直是这样干的。央行要去杠杆,限制信贷扩张的时候,就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降低货币乘数。

《世界上的大面额纸币》

10垓匈牙利帕戈:面值10的21次方

匈牙利帕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失去价值,遭受到纪录上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货币贬值,计价时需要用到极高的位数,面值10垓帕戈的钞票,旧匈牙利的钞票,面值是100,000,000,000,000,000,000,也就是10的21次方帕戈,有印出但是没有发行,成为历史上最高面额的未发行钞票。发行的钞票中面值最高的为1垓帕戈(10的20次方),成为历史上最高面额的已发行钞票。如果兑换成美元,如此惊人面额也不过20美分左右。

100万亿津巴布韦津元

2009年1月16日报道,津巴布韦储备银行从即日起开始发行一套世界上最大面额的新钞,这套面额在万亿以上的新钞包括10万亿、20万亿、50万亿和100万亿津元四种。即使是100万亿,贬到最低时只能买半个面包。

5000亿南斯拉夫第纳尔

该纸币发行于一九九三年。这张纸币要是折算成人民币的话,大概只值六元钱。

中国民国时期60亿元金元券

中国货币史上最大面额的纸币。这60亿面值的金元券实际面值折合成金元券只有1万元,在当时的上海市场上只能买到70粒大米。

50万意大利里拉(发行于1997年)

 

50万泰铢

50万元泰铢为2002年普密蓬国王与诗丽吉王后金婚纪念发行的纪念钞。该纪念钞只发行了1998件(每件都封装在水晶框中并由普密蓬国王亲自交给认购人)。按现时汇率,50万泰铢折合人民币高达10万元。

10万美元

1929年,美国开始印制面额10万美元的钞票,当然这不是因为通货膨胀,主要是为了便于银行和联邦政府之间进行金融交易,而不是在民间流通。

来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210/20/16534268_729203078.shtml

 

 

人类史上最大的骗局-银行与货币系统真相

简明清晰地说明美元本位代替金本位后、世界虚假繁荣的幻想根源,了解各国是如何通过财政赤字+央行+商业银行+税务组成一个货币循环的…这个庞大的金融游戏,谁都必须参与,它是怎么运作的,你一定要搞懂。

现在世上的贫富差距,都根源于自货币系统,统治阶级不希望你知道真相,货币系统让国家一百多年来处于财富金字塔的顶层。这个真相将会改变你的一生,因为你将做出不同的选择。如果足够多的人知道,那么这将会改变整个系统,这就是最大的金钱秘密。

人类史上最大的骗局(只要七个简单的步骤)

现代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速度远比摇钱树还快,大多数人不明白货币是如何创造出来的,经济学家和银行家把过程弄得相当复杂,所以人们认为自己无法了解,现在我将彻底解析现代的货币系统,让你看清楚幕后的骗局。

第一步:政府创造好借据-国债

政客说我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给大家,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提供这些,国家支出会大于收入即赤字开支。为了有钱去赤字开支,要通过财政部发行债券以借到货币。

债券是什么?债券只不过是好听的借据,上面写着你借我X美元,我承诺十年后还你加上利息。财务部的债券就是国债,这些借据需要用,我们下一代的未来税收去还。因此政府实际是偷取未来的财富,拿来现在花掉。之后在世界上最大的银行竞购我们的国债,然后收利息来赚钱。在这个步骤中大银行在每一步骤上都可以分一杯羹。经过公开市场操作,银行就能卖一些债券给美联储并赚取利润,为了支付债券,美联储开出一张空头支票,但是他们的支票账户里根本没有余额。美联储在开支票时他们就是在创造钱,接着美联储把支票给银行,货币就凭空产生了,银行拿这些货币赚买更多财政部拍卖的债券。

第二步:银行交换借据来创造货币

支票时什么?支票只不过是一种借据,你开支票就是在写一张纸条说,这是我的现金借据,你只要去银行兑现即可,了解这个货币创造的过程非常重要。

财政部发行借据(债券)

然后银行用货币买下这些借据

美联储写支票(借据)再把支票给银行,来交换财政部发行的债券

货币就被创造出来了

实际上只是美联储和财政部互换借据,银行当中间人。
富了银行,而让大众因国债提高而背债

最终结果是美联储有一堆的债券,财政部有一堆的货币,所有的纸币也是在这过程出现。

美联储和政府称这种纸币叫钱,但是却不知道钱(money)和货币(currency)之间的差别。把这过程中产生的钱称为基础货币,因为货币不等于钱,货币和钱差别太大了。钱必须能存储价值,并保持长时间的购买力,我们的纸币只是一张提领单,它代表真正的钱和其内有价值,即存在财政部的黄金和白银。你可以把你的20元拿到银行然后赎回真正的金钱,价值20元的金块。但我们背后不断堆积的基础货币不过是一张收据而已或是一张兑换借据的提领单,这不过都是数字的游戏。

第三步:政府把钱花掉

财政部用新造出来的货币,存放在政府的各部门里。政府把一些赤字开支用在公共事务、社会福利、战争。公务员、承包商、军人把自己的所得存到银行。当你把钱存到银行,你并不是存在一个值得信任的安全账户里,你其实是把你的货币借给了银行,在法定限制银行想怎么用你的钱都可以。包括股市赌博、把钱借出去以钱赚钱。

第四步:银行把钱倍增

【部分准备金】制度就是在这里起源,意思是银行允许保留你存款的一小部分,然后把剩下的借出去。正常的准备金以10%为例:

在银行存入100元,银行可以把90借给别人,然后保留存款的10元为准备金以便你需要领钱来用这10元称为【库存现金】。但你的账户为什么还有100元,因为银行保留了创造钱的借据叫【银行信用】,只要在账上记下借据作为交换借方的借据,但是这些不过是银行电脑上的数字而已,就算银行把借据记入账本,和基础的货币金额也是完全两回事,因为不实际存在。它们仍是货币,所以现在就有190元了。

卖家把钱花掉部分之后,又把钱存入银行,所以银行出借90元的90%(81元),所以货币总额变成(100+90+81)

所以最后可以创造出1000元的银行信用,这仅仅只是以100元为基础10%的情况。

这就是我们绝大多数的货币来源,92%~96%的货币都不是有政府创造,而是由银行创造。

因为货币的倍增所以会像泡沫一样膨胀,越多货币出现,物价就越高,这就是通货膨胀的原因。它的真正定义就是货币变多,飞升的物价只是结果。所以我们所有货币的供应,只不过拿原本的几块钱然后被财政部和银行创造出来,大多数存在电脑里

第五步:我们要纳税

我们工作是为了换得一些货币,真正的财富其实是你的时间,经过付出的劳动为了得到印在纸上,或者输入到电脑里的数字。数字代表着我们的汗水、眼泪、劳动、想法、才能,而我们才是赋予货币价值的人。而我们努力工作的钱还需要上交给国家,税交给国家才能偿还本金+利息。

我们的税收并非花在学校、道路或公共服务,而是花在【美联储空头支票】的国债利息上

第六步:债务上限幻象

债券附加到期的利息,每一笔银行的贷款上也附加了需要偿还的利息。所以现存的每一块上面都附加了需要偿还的利息。那你如果借了地球上最早的一元,而这也是唯一的一元,但你承诺未来再加上一元的利息,那你的另外一个一元从哪里来,所以你需要接来一元来还。如此循环就是永远没有可能有足够的货币来还债,在这个债务系统中,债务永远会比现在的货币还要多。

但是系统不可能无限增多,那么政府赤字开支会如何,财政部不会停止还利息。大众停止借钱,深陷更多的债务会如何。如果停止借钱就没有新的货币被创造出来拿去还欠的货币,所以国债的钱会被拿去用来还债务,相应消灭对应的债务,债务消失同时货币也消失,货币和债务就像物质和反物质,碰上就会消灭对方。当我们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之后,整个货币就会消失。所以我们不欠下更多的债,整个货币系统将在债务的压力下导致通货紧缩而崩溃。因为整个游戏债务上限被不断提高,直到整个系统终于自我毁灭。因为我们的缴税,才能延续这个货币系统,以债务为基础的货币系统有多危险。

接着发行更多货币进入流通,我们的购买力就会被稀释。通货膨胀是一种感觉不明显又阴险的强盗税也是基于债务的货币系统的必然结果。系统赋予权力和利益给那些最先创造并得到货币的人,在货币影响经济之前,这些人就能享用花钱的好处。用虚假的货币,来夺走我们的购买力,然后转移到政府和银行手里。通货膨胀让金钱发行者得益,而使金钱持有者的购买力下降。

第七步:货币系统的老板们瓜分全民税收

美联储的老板就是那些国债的主要交易者,让美联储用空头支票买下财政部发行的债券,从中获利的银行们。而我们却要缴税还国债的本金+利息,这样美联储才能付给银行每年6%的股利。

【请观看】

1、《货币背后的秘密》

绝大多数人不知道金钱来自何处,经济学家和银行家故意把事情复杂化。该视频解析了现代金融货币体系,便于我们看清金融货币体系幕后的运作原理,以及该体系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的。

2、《人类史上最大的骗局》

金融系统之所以能维持运作,是因为多数人没有怀疑它的运作方式。金钱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金融大楼、银行建物本身、银行的交易电脑也没有问题。金库里面的金条也没有问题。真正有问题的是银行里的一小群人。他们用银行体系奴役人类。